去年6月上市、聲稱內地最大私營疏浚企業的翔宇疏浚(871),於內地具認受性的中國疏浚協會的會員名單當中,竟然榜上無名。本報記者翻查翔宇資料,發現於2010年6月之前,公司只以合約安排擁有一艘規模不大的抓斗挖泥船,但事隔一年,便搖身一變成為市值20億元以上的主板上市公司,發展過程實在充滿疑團。
去年上市 稱市佔最大
中國疏浚協會( http://www.chida.org)
是由全國疏浚界企事業單位和人士自願結合的非營利全國性行業組織,會員數目175名,不計及科院研校,企業會員亦有145家公司,包括中交建(1800)、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大型企業。至於翔宇招股書所提及市佔率第二、三及四位的私營疏浚同業,亦全數列於名單之中。不過,去年6月上市時聲稱私營疏浚企業市佔率達到15.5%的翔宇,以及其附屬公司,均未有出現在名單之上。
毛利率高 拋離中交建
根據招股文件資料,翔宇2010年5月才成立,其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江蘇興宇港建,後者亦是於07年才成立,主要由翔宇聯席主席董立勇,借錢打本給另一聯席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開進發展疏浚業務。江蘇興宇更要到08年7月,才由劉開進注資引入一艘估值只有243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抓斗挖泥船,其每小時疏浚能力只有400立方米,遠低於一般較大型的絞吸式挖泥船約4000立方米。
不過,單靠這艘船加上租用兩艘船,並以分包安排委聘其它疏浚公司自行提供疏浚服務,便於2009年賺取盈利8884萬元。於2010年6月,才再增購兩艘挖泥船,直至招股時,翔宇只持有3艘及租用6艘挖泥船。翔宇利潤率令人嘖嘖稱奇,去年毛利率達37.7%,大幅拋離中交建疏浚業務只有14.1%的毛利率。
翔宇的收購對象同樣屬「忽然膨脹」之輩。今年2月,公司斥1.28億元入股江蘇蛟龍打撈51%權益,根據後者網站資料,其擁有40艘船,員工數目257名竟較去年底翔宇的211名更多,2009及2010年,純利分別為400萬元及250萬元,純利率僅2.8%,但於2011年上半年,盈利卻突然爆升至1610萬元,純利率更升至30%。收購對象「突然富貴」,同樣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