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一項關於港孩禮貌的調查發表,其實數字和反映的現象都不是甚麼新鮮事,不過讀後仍然刺激了腎上腺素分泌,所以還得寫一下以作紓緩。調查發現大部份的孩子不懂得也不會說幾個最基本的禮貌用詞,包括:「早晨」、「唔該」、「多謝」。至於難度要求更高嘅教養行為,譬如說:進餐時要先叫長輩食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唔會搶閘霸位;又或犯錯的時候會講「對唔住」,若然能夠偶一做到,肯定要珍而重之記錄喺嗰本成吋厚嘅Profile入面。
學藝精湛 品德欠佳
講真以上情況,我見識得多,好多仲要發生喺自己的親朋子姪身上,所以感受尤深。而每有小輩禮數不周,我就會看不過眼並直斥其非。確實我沒有其他長輩的寬容大量,隨其恣意妄為,而不予指正。本來非我所養,毋用我教,但想起現投身社會的新一代已經為人詬病:不負責任、自我中心、不通人事,更唔「話得」。而新新嚟緊呢班幾定變本加厲,到時候要承受,要接收嘅還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所以縱有越俎代庖多管閒事之嫌亦在所不惜。
很多父母只會注重子女在學術和技藝上的表現,而往往忽略了德育的教導。而參照上述對在職青年的評價,我們不難了解,有所缺失的都是工作處事態度和待人接物能力,而非達不到甚麼學歷水平和考唔到幾多級琴。
父母冇教言行有禮
至於這些品德,或基本禮貌,通通都不能從課室或課本上學到,雖然仍得同樣努力「學」「習」才可掌握!首先要從父母身教中「學」懂;然後在現實中不斷練「習」,方可成為將來生活和個性發展的一部份。所以對於調查的另一結果,很多家長除了放任自己子女的無禮行為之外,更將責任推卸於學校的砌辭,我已無言。
事實上當學童被問及若遭別人指摘舉止不禮時,他們有何反應或感受,大部份受訪學童皆說過往並沒有人,當然包括其父母要求他們言行有禮,因此並不知道自己「有乜唔妥」。而另外坦言不過以父母為榜樣或自己還是年紀小,似懂不懂的亦為數不少。前者理由證據確鑿,不知者父母罪!後者嗰啲應該唔係食DHA奶粉,所以腦部發育未必過人,不過唔該佢哋啲父母亦唔好再不厭其煩,同我分享你嘅子女點樣聰穎過人,十八般武藝皆能的厲害。
對我嚟講,小孩最叻就係識得叫人同講「唔該」!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