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候任特首梁振英啟程赴京接受總理頒發的《國務院令》,這邊廂登機,那邊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隨即放風呼籲香港的親中愛國團體和一眾建制人士,理應放下早前互揭「黑材料」的恩恩怨怨,實行大和解、大團體,支持新政府和梁振英的管治。及後更引用梁振英當選後「只有香港營」的一番話語,指出「營」和「贏」在漢語(普通話)同音,香港一定會贏。
確實,特首選舉已成過去,唐營贏不了,又是否表示一度撕裂建制派的梁營已經贏了?
「沒有唐營梁營」的說法,倘若以王光亞的說法進行解讀,不就是代表唐梁互揭早已造成「雙輸局面」?而大和解、大團結的潛台詞,不就代表這一群表面融洽的建制派早已分裂?建制分裂,無疑對香港民主進程有利,但對民主有利,又是否代表是香港贏了?
回想特首戰舉的風風雨雨,西環的足迹,梁特的誠信,英年的僭建,在民主進程仍停步不前的今日,是進步抑或是倒退?當候任特首於立法會調查西九事件一定以「三不」回應議員質詢時,三權分立的制度於他眼裏又代表甚麼?更可怕的是,九七過後亦不過是十五年的歲月,甚麼高度自治,幾個不變,港人治港,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可以指出鄧小平對一國兩際的構想是甚麼?
當年拍心口保證不搞小動作,不向特區政府派幹部,不干擾香港內部事務的鄧小平,離開亦不過是短短十五年的時間,但中方在西環建立的大本營卻明目張膽插手選舉事務。你叫港人往後日子怎相信你們說話算數?不,或許西環根本不需要對此作出打量,因為馬照跑舞照跳,說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