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孕婦乳腺炎 10日後惡化10年來首宗 甲型鏈球菌釀一屍兩命

21歲孕婦乳腺炎 10日後惡化
10年來首宗 甲型鏈球菌釀一屍兩命

【本報訊】近來肆虐本港的甲型鏈球菌造成一屍兩命。一名懷孕35周的21歲年輕孕婦,上月25日因發燒及右邊乳房腫脹求診急症室,獲處方抗生素治療,10日後出現皮膚發紫及呼吸困難等症狀,抵急症室時已無法量度血壓,胎兒心跳停頓,搶救兩小時後死亡。專家指孕婦感染甲型鏈球菌後死亡相當罕見,今次為本港過往10年來首宗同類個案。 記者:陳凱迎

死亡的年輕孕婦健康狀況一向良好,上月25日因發燒及右邊乳房腫脹往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經治理上呼吸道感染及乳腺炎的症狀後於同日出院。本月4日早上她出現皮膚發紫及呼吸困難,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住該院深切治療部,被發現皮膚出現斑點和休克症狀,其臨床狀況急劇轉壞,於同日逝世。孕婦的血液樣本證實含甲型鏈球菌,臨床診斷為敗血症。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她近期無外遊,緊密接觸者也無病徵,暫未確定其胎兒是否因同感染甲型鏈球菌致死,中心會續調查。
據了解,孕婦送抵伊院急症室時已無法量度血壓,其胎兒也停止心跳,其後她於深切治療部接受搶救近兩小時後不治。有資深醫生表示,初步懷疑甲型鏈球菌入血與該孕婦的乳腺炎有關,難單憑發燒和乳房腫脹確定是否感染病菌,不能斷定她首次求醫時是否有人「走漏眼」。

甲型鏈球菌

港感染個案不斷增加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孕婦一般因分娩於陰道留下傷口,或因嬰兒吸吮人奶時造成乳頭上有傷口,才會令甲型鏈球菌有機會於傷口入血,引致敗血症,但如上述孕婦於懷孕期間感染甲型鏈球菌致死的個案非常罕見。
何栢良續指文獻顯示90年至今全球僅七宗孕婦甲型鏈球菌入血個案,她們於懷孕29至37周時病發,其中六人死亡,胎兒全部不保。死者病發與死亡時間最短僅七小時,最長也只有七日,反映其嚴重性。
本港感染甲型鏈球菌的個案由去年首季開始不斷增加,今年一月便造成聖保祿中學一名14歲女生死亡。港大去年六月已發現可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出現變種,增強了猩紅熱的殺傷力。今次導致孕婦死亡是否與病菌變種有關,何栢良說有待研究。

近月感染甲型鏈球菌嚴重個案

日期:今年1月18日
個案:14歲中三女生感染後出現敗血性休克、肺炎及肺積水,病發13日後亡

日期:今年1月17日
個案:11歲小五男生感染後肝腎功能不正常,全身現沙紙樣紅疹,須深切治療

日期:去年9月28日
個案:39歲菲籍男遊客感染後因嚴重肺炎併發休克症狀,病發兩日後亡

日期:去年9月1日
個案:58歲女病人完成骨科手術六日後情況突轉差病逝

日期:去年8月6日
個案:62歲女長期病人右手傷口感染引發中毒性休克,情況嚴重

日期:去年7月27日
個案:44歲男長期病人感染後併發中毒性休克,情況危殆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