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炳業報道】有42歲婦人在廣華醫院做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下腹疼痛不堪,投訴10多次,於兩年後才獲安排第二次手術檢查,剖腹發現子宮內部組織與部份器官黏連,惟手術後疼痛依舊,她質疑涉醫療失誤。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指,手術後疼痛為常見併發症,如痛楚發展為神經性痛楚,病人須接受痛症專科治療。
原本做酒樓樓面的符女士,因子宮長有一個大約8厘米肌瘤,於09年10月在廣華醫院接受切除子宮肌瘤手術。手術後她下腹疼痛不止無法工作,「傷口一帶小腹、條腰同背脊都好痛,痛到好似火燒、刀割一樣,好想死」。她向院方反映,卻獲回覆手術無問題,半年後更不安排覆診期。兩年間,她連同其10歲女兒、年老父親及區議員向醫院不斷投訴,去年8月才獲安排手術檢查發現問題,惟動手術後痛楚沒減輕,令她痛不欲生。
已轉介痛症科跟進
廣華醫院回覆,去年8月檢查發現符女士的小腸、右卵巢及右盤腔壁有輕微黏連,理應不會引起嚴重痛楚,惟醫生仍施行黏連分離術。手術後她仍申訴腹痛,已轉介她到痛症科跟進。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指出,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屬婦科大型手術,疼痛是常見併發症,主因是傷口疤痕黏連腸臟、卵巢甚至膀胱。若切割的傷口大或流血較多,黏連機率更高。病人來經日子,卵巢和輸卵管充血會特別痛楚。
靳醫生表示,動手術放入防止黏連的網狀膜,有助減少黏連,但手術後子宮有疤痕,傷口又有可能出現黏連,若動一次手術無效,再動手術無助改善情況。他指:「若痛楚不限於傷口,而擴展到身體其他部份,有可能屬神經性痛楚,屬精神科及痛症科範圍,需兩科醫生以打針同特效藥醫治。」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稱,手術或受精神打擊都會令身體痛楚,臨床上難區分屬心理或生理引起,長期痛症病人容易產生負面思想而引致抑鬱病,令痛楚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