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年初將柴灣大綱圖涵蓋的土地加上如高限及地積比率等限制,地產建設商會就此要求高限上應多放寬20至30米,工業地及商貿地作提高地積比至15倍。
建議高限加20至30米
政府雖面對發展商司法覆核的挑戰,但仍無阻其為各區土地施加高限的步伐,柴灣大綱圖內涉及住用、工業及商貿等土地,加入主水平基準以上20米至210米的高度限制。有關圖則修訂,城規會在諮詢期間共收到284份反對意見,其中地建會提出反對,認為所設限制過緊,應可多放寬20米,杏花邨一帶更可增加30米。另要求刪去非建物地帶、樓宇間距及後移等字句;和將工業地及商貿地地積比由12倍,加至15倍,以符合港島區此類土地的發展密度。
另擁有蜆殼工業大廈的中海或有關人士,要求刪去施加在土地上的12倍地積比及120米高限制,並撤去利眾一帶商貿地的相關限制。
此外,區內居民也關心位於港鐵柴灣站旁的柴灣工廠大廈的發展。來自新翠花園業主委員會、柴灣區居民協會、區議員及逾270名居民,均要求政府要保留及保育此廠廈,作為本港徙置工廠大廈歷史的佐證。如非拆不可,也或考慮改為交通交匯處及社區康樂及文化綜合大樓,並維持現只數層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