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本港出口商漸見曙光 - 林少陽

立論:本港出口商漸見曙光 - 林少陽

復活節假期期間,美國公佈了不太令人滿意的就業數據,大陸早前亦宣佈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3.6%,較市場預期的3.3%高0.3個百分點。消息公佈後,美股出現獲利回吐,國內A股亦結束了連續三日的反彈。
宏觀數據表現滯後於金融市場,靠宏觀數據分析作為投資決定的依據,是本末倒置、緣木求魚的做法,數據唯一的作用,是其測試市場對數據反應的功能。

市場看淡中國經濟

剛公佈的美國失業率,唔經唔覺已由三年前高位接近10%,回落至目前接近8%水平。與其說是美國剛公佈的就業數據令人失望,不如說是美股已累積太大的升幅,令道指這個古老大鐘,正在右方高點累積向左方下擺的動力。
昨早,何車前輩在《爽報》300萬組合中列出,恒指及國企指數的估值,較五年平均數分別折讓26%及40%。值得留意的是,過往被指為增長較佳的H股,折讓遠大於過往被視為增長潛力較差的恒指。
經過接近半年的反彈,市場去年8月中至10月初的恐慌拋售早已獲得修正,我並不認為目前H股至今仍然炒低水,是因為投資者唔識貨。本港H股及國內A股市場,早於3月初時,歐美股市投資者仍在大開派對時,已率先大幅調整。市場訊息告訴大家,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看法,遠較歐美經濟悲觀。

A股調整接近完成

過去兩日A股及昨日H股對表面看負面的CPI數據反應不大,或者顯示A股自3月初以來的調整,已接近完成。現時,港股反彈最大的阻力,來自歐美市場可能面臨的調整壓力。然而,投資者應該緊記,當隱藏的負面消息逐一曝光,市場進一步下跌的動力,亦將逐步減弱。假如歐美股市在稍後回落,本港投資者反而應該趁低吸納,而非跟風見底追沽。
事實上,細看周一中國公佈的3月份CPI,表面上看是高於預期,打擊投資者對人民銀行放水的預期。然而,細看之下,3月份工業出廠價格指數(PPI)卻與CPI背馳。PPI往往是CPI的領先指標,其率先回落,反映目前居高不下的通脹將逐步得到紓緩,預示國內今年稍後時間,仍然有機會逐步放鬆銀根。
同日公佈的PPI數據顯示,近月頗受市場關注的國內製造業毛利率急跌的問題,亦似乎有所紓緩。3月份國內生產成本價格指數(inputpriceindex)指數按月只升0.1%,但出廠價格指數(outputpriceindex)卻按月上升0.3%,反映國內製造業持續多月的利潤率壓縮,在3月份見底回升。
上述數據,引證了本欄早幾個月之前的看法:本港上市出口商經捱了8年急速成本通脹之後,經歷過多年汰弱留強、美國經濟初現曙光、通脹壓力稍為紓緩等多重利好因素刺激下,他們目前的處境,未必如廠家說的那麼悲觀。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