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減低對東江水的依賴,政府研究在將軍澳設立海水化淡廠,料本年底展開工程研究評估,但預料即使落實興建,最快也要2020年後才啟用,初期每年淡水產量約5,000萬立方米。
根據發展局及水務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當局擬在將軍澳137區預留一幅約10公頃土地興建海水化淡廠,即佛堂澳旁。政府將於今年底委聘顧問展開工程可行性研究,料2014年底完成,費用約3,430萬元。化淡廠採逆滲透方式,用高壓將海水中較純淨水分子穿透半滲透膜,產生純淨的水;又會興建一條長九公里的食水輸送管至翠林配水庫,供應化淡後食水,料化淡廠擴展後,年產量達9,000萬立方米食水。
成本仍貴過買東江水
當局承認現時海水化淡的成本仍較購買東江水高,每立方米約12元,東江水則每立米7元,但認為未來技術進步,成本會進一步下降,能與東江水競爭。
此外,政府自兩年前將強拍門檻降低後,已收到91宗強拍申請,當中有42宗屬八成門檻,土地審裁處較過往需處理的個案大增,故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開設多兩個職位,分別是一名區域法官及一名土審處成員,每年開支會增加52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