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肺癌個案增非吸煙年輕女性也中招

基因突變肺癌個案增
非吸煙年輕女性也中招

【本報訊】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其中因EGFR基因突變致非小細胞肺癌個案近年增加,有年輕患者40歲已病發。有腫瘤科醫生指,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發現患病時已屆晚期,持續咳嗽及咳血等症狀更與肺癆相似,籲市民若長期咳嗽要及早檢查。
09年本港有4,365宗肺癌新症,是最常見的癌症。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魯勝雄表示,以吸煙引致的肺癌佔最多,餘下主要為EGFR個案,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出現基因突變。在不吸煙的肺癌患者中,有高達六成人會出現此突變,比吸煙病人約一成人有突變為多,原因不明。他稱,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個案有上升趨勢,由數年前佔該院整體病人約一成,增至現時佔二至三成,有年輕病人只得40歲,女性居多,亞洲區都有此趨勢。

走路氣促 久咳有血

約七成肺癌病人是在晚期才確診,如接受傳統化療,五年存活率低於一成。近年發現針對基因突變的兩種口服標靶藥物「厄洛替尼」及「吉非替尼」成效顯著。外國研究指,厄洛替尼治療的無惡化存活期平均為13.1個月,比傳統化療藥平均4.6個月延長,前者更將復發風險減低84%。惟醫管局只將吉非替尼納入可獲資助的藥物名冊內。
50多歲患第四期肺癌的李女士,無煙酒習慣,前年突然走路時感氣促,並持續咳嗽個多月及咳血,X光檢查顯示有肺花,因與肺癆症狀相似,需同步接受肺癌及肺癆檢查,終證實罹患EGFR基因突變肺癌,獲處方厄洛替尼治療至今,腫瘤明顯縮小。但此藥不在藥物名冊內,要每月自費約1.6萬元買藥,她表示曾申請「仁愛堂莊舜而醫療基金」(治療癌症),獲資助兩個月藥費。
該基金07年成立至今,為1,372名屯門醫院癌症病人提供逾2,200萬港元資助,肺癌屬男病人中獲最多資助的癌症。有見九龍東病人較貧困,基金今年更擴展至聯合醫院的癌症病人。

左圖為EGFR基因突變後發出訊號,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右圖為口服標靶藥針對EGFR基因突變,成功控制癌細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