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神話破滅 - 丘亦生

金融雲端:神話破滅 - 丘亦生

廉政公署拘捕前任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及新地(016)郭氏兄弟等人,有說最快在本周內正式提出檢控,香港得來不易的廉潔聲譽,肯定會遭受重大打擊。
「許仕仁案」刺破香港廉政神話,影響深遠,上周〈香港仲有冇ICAC?〉一文限於篇幅,今天補充幾點。

港府房地產權大 賄賂溫床

1)關於香港為何能夠在八十年代之後,成功根除結構性貪污,政府的廉潔程度躍升至亞洲前列,曾經有一個解釋,認為香港一直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政府規管少,官員可以出賣的權力,相對有限,所以貪污機會遠較亞洲其他國家少。
這個說法破綻多,錯信香港一切善治都源於自由放任政策。但政府干預特多的行業,負責官員擁有更多重要政策資訊和調控權力,確實是商界輸送利益的溫床。
香港主要財閥的個人財富和公司業務,今時今日仍然有極大比例與香港房地產掛鈎,而房地產市場正正是香港政府長久以來高度干預的行業。
政府幾近壟斷了香港全部土地供應,供應的方式、時間和規模,關係到財閥們的投資部署和身家漲跌。優質而罕有的大型項目,例如數碼港、西九等,政府高官更曾公然另訂遊戲規則,被人質疑早已內定贏家。
還有收地、更改用途、補地價、申請發水以至稅率調整等大量環節,都有官商合謀上下其手的餘地。
2)高薪養廉,是公認的香港成功滅貪的重要手段。不過本版同仁已寫過多次,面對脫韁的香港物業市場,香港精英級高薪打工仔,如今普遍有「未搵夠」的危機,這個未搵夠的階層,一旦擁有官方權力,就有權錢交易的主客觀條件。
未搵夠而容易行差踏錯的高危精英,可以是被政府重用委以公職的專業人士,或掌管法定機構的退休官員,也包括位高權重的現任政府高官。

精英收入 不如師奶炒樓

這些精英的事業無論如何成功,如何運籌帷幄,一旦沒有趁早大量投資香港物業,就會在退休時發現自己辛勤一生所累積的財富,還不如師奶炒賣幾個豪宅地舖。
他們平日喜歡與巨富權貴交往,食得好飲得豪玩得高檔,會有晉身人上人的錯覺,但不在其位失去權力和影響力後,要買一個合符自我形象的豪宅過退休生活,原來動輒以億元計,他們也應付不來。想到自己原來只不過是普通有錢人,與富豪「朋友」距離甚遠,他們有權在握時,能抵受得住不盡情利用的誘惑嗎?
3)誘惑再大,公職人員也要計算東窗事發的代價。但有人好像不把廉署的獨立性和執法能力,放在眼內,似乎自信會有在上位者關顧,心存僥倖不會被揭發和追究。更有報道指特首曾蔭權曾拖延廉署針對許仕仁案採取行動,直至梁振英勝出選舉才改變主意。
如果特首真的干預廉署執法,意味廉署失去獨立性,這是香港廉政的末日。但曾蔭權無視香港廉政聲譽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選擇在廉署行動當天開始休假,回港後連日來對記者提問避而不答,沒有半句關於捍衞廉署獨立性的聲明,沒有半點政治領袖的擔當,如非其身不正,還會有甚麼原因?(最新消息:曾蔭權昨晚終於回應許仕仁事件,指外界不要質疑特區政府反貪的決心。)
《經濟學人》的姊妺研究機構EIU,一個月前發表了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算是同類比較中較為紮實的一個。香港屈居紐約、倫敦和新加坡之後,與巴黎並列第四。在環境、文化等多項分數,香港其實都輸給巴黎,不過以廉潔程度為主要計分標準的「制度效能」一項上,香港領先巴黎不少,得以在總分數上看齊。
在許仕仁案之後,香港看來連第四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金融中心fanpage:
丘亦生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