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體的感情缺失 - 陳也

殘體的感情缺失 - 陳也

懷念chickenwithoutsex,聽說中央受不了外國傳媒調侃,終於狠下心來一刀切,要各大城市的大餐館提供正常英譯菜單。春雞「理順」了,正正經經繙譯後,再也叫不到「無性愛雞」、「無性別雞」和「和尚雞」了。
而春雞是不是大陸另有叫法?本地有家餐廳,將沙律稱作色拉,算了,沙律色拉,五十步笑百步,叫沙拉還妥當些,起碼讓人知道是生冷之物,吃不慣會拉肚子。牛油是黃油,只要不是地溝的,收貨。乳酪就是我們的芝士,yogart是酸奶,bacon是熏肉,tuna是金槍魚,不難溝通,不必撥亂反正。但餐牌上只有簡體字和英文,沒提供繁體字的這家法國餐館,分店開在將軍澳,本身也沒有中文名字,食客裏頭有人發現了去繁化,即刻拉隊去抗議,稱簡體字是殘體字。殘體用家,倒過來會不會嫌繁體煩?一殘一煩,沒有中間落墨的餘地。當然,煩還有得救,殘,是文化上的感情缺失,是背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正印偷偷去搞小三,殘體簡體,是不可能浪子回頭了。這樣的缺失,有人說,只是小事,不影響管治能力。沒錯,殘簡了半世紀有多,東風終於壓倒西風(注意不是西湯),盛世舞台是同志們的天下了。同胞會來香港搶黃油嗎?當春嬌變成春雞,還需要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