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雙率」市場化 中國主宰全球 - 黃元山

貸評山下:「雙率」市場化 中國主宰全球 - 黃元山

無論是主流傳媒或是大行報告,通常的關注點都是中國甚麼時候減息、伯南克會否印銀紙等議題,很多時候,不單意見分歧,而且觀點時常轉換,使人無所適從。於是,打開報紙或是研究報告,往往都是一些流於表面的預測。但是,這些預測背後的經濟分析和研究,卻不是很多人的關注點。
於是,各方有識之士都過於關注市場價格的波動,不斷抽絲剝繭分析股市變化,而忽略背後影響這些價格的經濟及金融結構性因素。只看市場價格,忽視事件幕後的真相,不單流於表面,更會被市場的情緒和噪音牽着鼻子走。

反思基礎經濟結構改變

相反,我卻認為基礎經濟結構的改變,才是一個更大、更關鍵、更長遠的影響。我記得自2009年中開始,市場人士已經認為伯南克2009年底會加息,當預測和事實不符的時候,便把時間表推遲到2010年中,然後是年底,然後2011年,直到伯南克出來明確說明,會幾年不加息,市場才知道真相。
記得我從2009年開始,已經寫了不少文章,說伯南克在一段長時間內不會加息,理由就正在是美國基礎的經濟結構,在金融海嘯後,作出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市場解讀錯誤之處,就是以為美國的經濟只是一般性和周期性衰退,以為美國可以像以往一樣,比較快走出周期性的衰退後,便可以加息;但市場卻不知道美國的經濟是一個典型的「去槓桿化」,是一個大型的轉勢,並非一般的周期性經驗可比。
同樣地,歐洲的情況也是一樣。早在2009年中,當市場認為希臘不會是一個問題,我已經明確認為歐豬等國的問題,是一個金融海嘯的續集,不單不會逐步化解,更只會越演越烈,手尾十分漫長。同樣地,當市場只是討論希臘是否只是一個「信心問題」的時候,我卻擔心這也是一個大型的轉勢,也是一個債務過多,而產生的一個「去槓桿化」的經濟結構問題。
這就是為甚麼我會繼上一本書「槓桿漩渦」後,在短時間內,將推出我第二本著作,希望跟讀者一同反思這些基礎性的經濟結構的改變。

中國經濟扭曲 逐漸明顯

事實上,直到現在,我認為市場仍然低估了這個大勢轉變的威力。除了歐美外,其中一個極大的變數就是中國。
我支持中國經濟改革,因為正如溫家寶早在2007年已經開始不斷的說,要解決「經濟發展中不穩定、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經濟改革是好,但是市場又往往忽略了其中所帶來的經濟結構根本的改變,這個改變,同樣有可能是一個大型的轉勢。
自從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扭曲逐漸明顯,改革的動力在過去幾年不斷的累積,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當市場仍然在估計中國會否立刻減息的時候,我卻關注一旦「雙率」(利率和滙率)進一步市場化,利率和滙率都有進一步上升到壓力,所產生的影響和威力,將會是非常大。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