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了朋友去探訪病人,她是從上層巴士下樓梯時一不小心碌落底層,盤骨碎裂受傷,救護車送入院急救,幸好如今已在康復之中。
甫見面她竟然唏哩嘩哩的放聲大哭起來,嚇得我,而廳中其他前來慰問的親友亦面面相覷為之一驚,的確突兀得不知如何。對投射過來的疑惑眼光,立即舉高雙手自己開脫道:不是我推她的,我當時不在場,當然此說只為了緩和氣氛,果然目的達到了。
所謂慰問最主要的還是問:為何你會往上層去,坐過海巴士多年來再擁擠亦不敢更上一層樓,只因彼此都是老太太之齡了,應該特別惜身,不明白何以她情懷依舊,答曰:路途遙遠又久不坐巴士,貪圖沿街風景入眼來,再想想從前的街道模樣,也是不虛此行。想不到因此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幸好吉人天相並無大礙,也買回來一個教訓,歲月不饒人,自以為安全有把握的狀況,現實卻並非所料。同去的朋友長假期已計劃安排好到外埠旅遊。聽到此互相勉勵除彼此扶持外,更要嚴格控制彼此的一時興起之舉動,參加即使只有少許風險的活動也要如臨大敵。
想起幾個月前的吳哥窟之行,同行有七、八、九十歲的老人們,個個生龍活虎,興致勃勃,上山訪古蹟或走泥濘之地下海遊船河,了無懼色,盡興而返。當知當時只道是尋常如此的一切原來已是不易,更當知人生在家或在外最快樂便是平安無事,只因為橫禍之來往往並無任何預兆,也不必講太多道理,罪不在我亦不在你並不能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