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如掃落葉 - 李怡

校對如掃落葉 - 李怡

早前左丁山引用一個上聯「古堡好敦倫,敦倫總是倫敦好」,將「倫敦」與「敦倫」作文字遊戲。他也許不知道,六十年代香港某報曾刊出報道:「國姐李秀英在敦倫時間晚上十點獲選為世界小姐亞軍」,「國姐」是台灣選出的「中國小姐」簡稱。某報校對之錯曾是當年報界聚會時的笑談。
校對在文字工作中常被看輕,校對人員薪資一般不高,但其實校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前輩文人指校對是「守龍門」工作,又說校對如掃落葉,以為錯字掃清了,但掃極都有。我從事出版工作逾50年,從校對做起,當了編輯或總編輯後,對一些較重要的文章,也都親自逐字校對。自己的書,也必校對一兩遍才放心付梓。但即使這樣,還是免不了有錯字。
大陸出版物,以前都很認真,極少錯字。毛時代一些政治書刊有錯字,往往要負上嚴重的政治責任,被指為「反革命份子」搞破壞,要坐牢槍斃的。文革時香港左派書店出版政治小冊,校對也極認真,只不過還是有錯。記得有一次在簡體小冊子前面有一句「偉大領袖毛主席萬壽無疆」,結果印出來是「無壽無疆」,因為簡體字的「萬」字與「無」字很像,易錯植。當年香港左派曾拿這件事提升到階級鬥爭的層次去學習批判。
現在,大陸出版物的校對就大不如前了。不久前,《人民日報》把「溫家寶」錯成「溫家室」,據說溫家寶打電話到報社表示不要追究政治責任。二十年前,《人民公安報》曾將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印成「楊尚屁」,1998年《九江日報》將江澤民印成「江怪民」,看來都必定被追究政治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