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場一刻,球迷興奮莫名,有些更哭了起來。馬布里也哭了。他剛帶領北京霹靂鴨隊贏得球會史上第一個中國籃球聯賽(CBA)冠軍,也在35歲高齡,終於贏取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錦標。
馬布里是誰?前NBA球星馬貝利(StephonMarbury),還有點印象吧?馬布里是他在中國的名字。不錯,MaBuLi不再只是一個譯名,馬布里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球星。三年前,中國只是他走投無路的選擇,現在這一切,沒有人(包括他自己)能想像得到。
馬布里還是個初中學生時,已嶄露頭角,吸引全國球探注意。他的目標十分清晰,意志亦十分堅定,因為自小在充滿毒品槍擊的美國式公屋長大,打波是脫貧和出人頭地的唯一希望。入大學打了一年NCAA,他已急不及待要入NBA搵真銀,並順利以新秀第四名身份加盟木狼隊。
獨食兼多醜聞 NBA唾棄
可是,小時了了,馬布里之後發展反而拾級而下。他雖有足夠實力長踞得分榜前列,也兩度入選明星隊,但作為控球後衞,心裏只想着自己射波和鏟籃,加上極度自我中心、目空一切的性格,導致人緣極差,經常和高薪隊友爭風呷醋,也先後和多位教練鬧翻。曾效力的木狼、太陽、籃網和紐約人隊,皆不約而同因他的加盟而成績倒退,亦同樣在他離隊後有所改善。後來他更捲入背妻偷食醜聞(對手是紐約人隊實習生,地點是他的座駕),還24小時自拍生活真人騷,在鏡頭前表演生吞凡士林,像Take了嘢般忽爾唱歌起舞、忽爾涕淚縱橫。他認定是傳媒存心針對、醜化他。終於,三年前,他才32歲,在NBA已沒有球隊敢碰他。他決心離開傷心地,往中國尋找新生。
學會團隊精神 中國重生
他立足中國的的第一站,竟然是山西太原。太原算是出名城市,但最有名的是重工業、煤礦,以及嚴重污染,沒有幾個香港人去過或想過去那裏生活,更遑論腰纏萬貫的一介波牛。馬布里接受美國雜誌《GQ》訪問時說,在太原從未見過一隻雀鳥(實地採訪的記者也認同),而且,太原也不像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般有不少西餐及消閒選擇給老外,馬布里日常的飯堂只是老麥、肯德基、PizzaHut和Subway,空餘時間就花在市內較像樣的酒店按摩室。他說,頭兩個星期簡直想自殺。
不過,他甫到埗,已感受到球迷幾近瘋狂的熱情:「他們給我的愛,令我難以置信」,也發現球迷早已為他起了個又酷又貼切的花名:DúLáng(獨狼)。他在左臂紋上了「馬布里CHINA」。簽下他的山西猛龍隊班主還答應替他鋪路,讓他發展他的Starbury品牌體育用品生意。可惜,江山易改,品性難移,馬布里仍是一頭獨狼,莫說團隊精神依舊欠奉,連球隊練習也少有參加,結果他雖入選CBA明星隊,但卻沒有帶起山西猛龍隊,之後遭球隊放棄。但他仍不願回美國,流落廣東佛山落班。
塞翁失馬,被山西拋棄的陰影喚醒了馬布里,佛山成了他翻身之地。他衣食無憂,缺乏的卻是愛和尊重。球迷仍然愛他,他決心要和隊友打成一片,不但十分投入球隊訓練,還熱心指導年輕隊友技術,比賽時也不再獨食,隊友射失時仍繼續給他們餵波,隊友們則投桃報李,賽後請他吃宵夜作為報答;他自稱正是那時學會欣賞中菜。
重新做人的他,開始吸引CBA強隊注意,包括班霸廣東隊,但他最後選擇了北京,並繼續做其「友誼先生」。傳媒還送他一個新綽號「馬政委」,因為他擅長做「思想工作」,例如賽前發短訊鼓勵年輕隊友,甚至其他球隊外援與球隊發生矛盾,他也會出面做魯仲連。他也比前更親近球迷和群眾,搭地鐵上班練波,在英文《中國日報》寫專欄,日夜不停的微博吸引了25萬粉絲,甚至在學中文。莫說是外援,連本地球星也少有做到。
領北京隊摘冠 結果傳奇
他在球場內的表現依然超班,不過今次同時帶領平庸的北京隊,打出CBA常規賽第二佳成績,包括開季13連勝,並一直殺入決賽(包括淘汰當日拋棄他的山西隊),決賽面對衞冕冠軍兼首號種籽廣東隊,在外界普遍看低一線下,竟以總場數4比1一舉拿下冠軍,完成了童話式結局,他也激動的哭起來。
馬布里的公司網站(www.starbury.com)在宣傳一套叫「重生」(Rebirth)的DVD(介紹他作為頂尖運動員的健身法),「重生」正好代表他的寫照。林書豪因傷提早收咧,舊東家紐約人隊正缺了一個控球後衞,不過馬布里樂不思蜀,會繼續留在中國發展。
延伸觀看:MarburyturnsitaroundinChina
姚崢嶸
http://sportsillustrated.cnn.com/video/nba/2012/03/21/marbury_ducks_china.SportsIllust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