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多於首季重整投資組合,為未來一年策略作好部署,其評級調整亦較具啟示性。
綜觀各板塊,「降級」(De-rating)重災區包括體育用品股及航空股,而核電設備股及內房股則獲部份大行「轉軚」睇好。
存貨高企 毛利率跌
中央收水,加上行業競爭白熱化,令體育用品股去年步入「黑暗時期」,存貨積壓嚴重,致毛利率大跌,盈利亦飽受打擊。
高盛於2月9日狠劈361度(1361)目標價四成至2.1元,並列入「亞太沽售名單」,指其盈利有大跌風險。
結果集團3月中公佈業績,下半年僅賺3.6億元,較上半年倒退逾五成,遠遜市場預期,股價亦拾級而下,出報告以來,該股累瀉29%。
另外,花旗於1月16日發表報告,睇淡航空股前景,認為今年盈利將進一步下滑,將南航(1055)及國航(753)齊齊降至「沽售」,目標價分別下調36%及20%,至4.04元及5.61元。
國航於3月底公佈業績,純利倒退41%,與花旗預測相符。兩股自報告發表以來,股價分別累挫近一成。
去年日本核災以來,核電設備股持續受壓,但今年則吐氣揚眉。瑞信於2月10日報告中,將哈電(1133)及上電(2727)評級上調至「跑贏大市」,認為內地火力發電需求強勁,有利兩股增長前景。報告發表後,上電一度抽升18%,而哈電亦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