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公開呼籲大和解大團結,振英立即表示當選後已着手進行。但弔詭的地方是中央官員越是講大和解,振英就越難團結建制派。
梁營未脫少數派心態
當選至今,梁營人馬不斷發表的言論,在在顯示他們仍然充滿怨氣,認為傳媒對他們不公,三番四次否認中聯辦幕後發功令振英當選。大家試想想巴塞打敗AC米蘭後,教練哥迪奧拿會否仍然對AC米蘭前鋒伊巴謙莫域插水行為憤憤不平,不斷在傳媒前作批評?假如振英一系人認為真正不分你我,為何羅范、張震遠、紀文鳳等人仍然怨氣冲天?政權在手,理應放眼未來,為巿民描繪烏托邦,而不是再糾纏於黑金飯局,邊個抹黑邊個。
可想而知,梁營人士仍未擺脫非主流少數派心態,此舉容易造成日後極端行為,不可不察。
中央為振英拉票不容否認,被召見的選委是最好的人證,梁營再否認,只會令傳媒更討厭。振英之所以被矮化,錯不在中央,而是他本人。
經營30年的人脈,最後數來數去都冇乜邊個夠秤,幫手進行大和解。更甚者本地工商界大孖沙又會否視振英為談判對象呢?這取決於中央官員今後政治姿態,正如蠱惑仔要講數,都會叫對方社團:「搵個話得事嘅人嚟傾!」兩周以來,政治上有影響力的代表,如大孖沙李嘉誠、泛民代表何俊仁、唐系議員如自由黨、五散人、專業會議,全部都冇接觸。而現屆政府以曾蔭權為首,也應進行頻密互動,但振英似乎亦冇乜動作。所謂大和解已進行,又係另一個大話!
管治基礎短期難提高
假如利用組閣機會去建立執政聯盟共治,理論上可以成立,但決定權在邊個手上?起用泛民人士,相信要中央認可,為表示用人唯才,要起用林鄭做政務司,又要為她造勢,兼且「好打得」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同大和解路線背道而馳。最後下屆政府可能只靠工聯、民建聯加一兩個中間派人士,聯同曾班子組成執政團隊。
睇嚟振英政府管治基礎,不可能在短期內提高。要實現中央要求的大和解大團結,以過去兩周梁營核心人馬的言論及心態,都係講多做少。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