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清明仔的清明節 - 鄧達智

沒有清明仔的清明節 - 鄧達智

朋友將他從來未試過的清明仔,發上fb,說是客戶送他們嘗嘗的應節茶果。附加;看來醜樣,吃落頗具咬口,味道不錯。回郵;清明仔,又名清明子,茶果的一種。其他省市做法大同小異,因鴨屎綠色源自艾,也叫艾果,艾團。江南水鄉例如周莊,同里,烏鎮等亦曾見過更不用說客家人眾的台灣粵東江西等地。
以麪粉,炒香花生碎粒艾葉汁(也用雞屎藤)混油水製成墨綠色粉條切段,搓成平常湯圓大小,置金剛藤(藤科植物,春來發心形葉,硬錚,用作盛粉蒸果最宜)或蕉葉蒸熟,抹一層薄薄花生油即成。跟各式茶果相同;新鮮熱辣入口至佳。
先父生前與髮妻有多不咬絃一回事,拜倒她一身鄉土廚藝尤其傳統小吃,例如茶果煎堆蒸蛋糕類是不爭事實。腸胃最實際,時日無多,人啊;只想回去睡在熟悉的牀鋪,吃最窩心的口感,味道及童年回憶。
汁液充沛的神仙鴨攜帶費事,乾身的清明仔各式茶果從來不缺,布置墳前,形式上的供奉總算未亡人並子女心事。如非朋友一張上傳面書照片,忘卻這個清明祭祖傳統小吃全數失落。看在眼裏,閉聲;母親健康敗將,我們亦被打散一地。
吃不吃,其實不重要。繫心還是那份味道並相關的回憶。
母親一直把關維繫我們一應生活細節,曾經要求她減少為我們張羅吃食操心;那時怎會聽入耳心?她清楚,一日無能為力,就是我們如何千呼萬喚再也嘗不到她的廚藝口味。不過兩個月,自正月十五進行胃部手術,未能成功切除腫瘤,健康一直下調,體重急降40%,高大壯健的老媽形神俱萎。以為我們早已成長,獨立,不用她的羽翼保護?並不,隨着她的健康日差,我們的焦慮,失調日重;輕若一記茶果清明仔洞悉生活節奏失落母親軍心重鎮的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