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員身故 企業有得賠

要員身故 企業有得賠

【本報訊】中小企對個別員工非常依賴,英國友誠保險提醒稱,多數老闆有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障,卻忽略了為公司購買要員保障,為業務提供保障的道理。友誠認為,教育企業持有人重視要員保障,將是長期之戰。
記者:董曉沂

不少公司都有為員工提供保險保障,員工多視之為福利之一。友誠正在本港積極拓展中小企保障服務,當公司要員身故或患上危疾時,提供一筆賠償予公司,即受益人為公司,有別於一般壽險的受益人是員工個人。友誠亞洲區核保經理杜慧賢解釋,賠償可助公司尋找相同能力的員工頂替,或讓公司即時獲得資金,為業務解困,減低要員離開造成的影響。友誠已在亞洲推廣要員保障達5年,杜慧賢預期等待收成需時。

英美普遍 亞洲不足

其實,企業要員保障在英國已經非常普遍,美國亦發展得具相當規模。不過,杜慧賢表示,亞洲區的保險業務發展深度不足,要員保障易被忽視。
友誠高級業務拓展經理梁慧端補充說,根據瑞士再保一項調查顯示,亞洲區的保險覆蓋率不高,本港每名員工平均有近200萬元保障不足,凸顯本港的保險業發展深度仍然不足。
中小企在資金和財政上較緊拙,要騰出資金作要員保障,往往令公司卻步。杜慧賢強調,公司假如為了減低成本而忽略投保的重要性,最終可能因小失大;因此要教育企業,令其明白一旦失去要員的貢獻,將嚴重影響業務運作。
據英國一項調查顯示,44%的業務持有人認為,倘有要員身故或患上危疾,公司或會因而在12個月內倒閉。
梁慧端指出,在教育和銷售相關產品時,也要令中小企明白,因為資金不足而疏忽要員保障,反而令公司的未來資金流增加風險。她建議,中小企要盡早為要員投保,因為要員保險與其他保險一樣,保險費會隨着受保人年齡增長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