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三輪信用卡改革中,有多項直接收緊銀行收費的「辣招」,要消除的是銀行一些隱蔽性高的收費方式,包括禁止雙循環收費,按利息由高至低的還款次序;而明年底前實施的一劑「重藥」,是提高客戶利息前要設「逃生門」。
今年底前將被取代的雙循環周期(Doublecyclebilling),是指今個月信用卡結單計息時受到上個月結欠額的影響,計算中所用的結欠額,須取與上個月結欠額之間的平均數;與單循環周期相比,卡戶往往須支付更多利息。
本港9間主要發卡銀行中,滙豐、渣打及建銀亞洲一向均使用雙循環收費,星展香港亦有部份卡類涉及該計算方式。滙豐已率先於3月開始修改計算方式;渣打及星展發言人稱,該行將跟隨既定時間表修訂有關條款。
至於要求明年底實施的新招,是銀行提高客戶利息前要最少60日通知,並提供結欠可轉移至較低息的分期貸款計劃;有銀行人士明言,該措施等同「叫客戶Cut卡,逼我冇咗個客」,即使是針對一些信貸質素變差的卡戶,銀行日後都很難調高利息,令信用卡業務萎縮,他相信,該措施是促使今次加費潮的重要因素。
雙循環周期例子
假設陳大文使用的信用卡,實際年利率為36厘,結單付款限期為月底。自1月份開始有1萬元結欠,但1月底前只還款4000元;餘下結欠6000元延至2月份結單。(為簡化例子,不計入1月份結欠產生的利息$10,000x36%x45/365=$443.8)陳大文2月份結欠產生的利息,會因銀行採取不同的計算周期而會存在較大差距:
單循環周期:$6,000x36%x45/365=$266.3
雙循環周期:($10,000+$6,000)/2x36%x45/365=$355.06
雙循環計算方式較單循環多33%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