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單車路線要不從大圍到大埔,就是由大圍往大尾篤,吐露港單車徑就算多美,看得多都厭。同樣是騎着兩個轆,今趟直接踩入屏山看文物吃盆菜,參觀未曝光的GuestHouse,這樣的單車遊,是否多份新鮮感?
記者︰歐陽曉思
攝影︰劉永發
模特兒︰Tan、Ava@PureModels
鳴謝︰東華三院BiciLine店
靚仔導師帶領
最近東華三院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與「Biciline單車店」合作推出單車生態遊,最新路線有「屏山文物盆菜團」,有靚仔導賞員Gas帶領團友進入屏山文物徑,介紹沿路生態及圍村特色,並時刻提醒我們注意道路安全,保證玩得開心又放心。
出發前,大家先到單車店揀選合適單車,由元朗市中心出發,花半小時沿單車徑駛向天水圍市區,沿途欣賞大自然景色,導賞員還體貼地提供望遠鏡,方便我們觀鳥。欣賞完火紅木棉樹,頭頂雀鳥相送入屏山,又半小時車程,我們已經坐定定吃盆菜。
炸門鱔球皮脆肉嫩
對於不習慣體力勞動的我,這個多小時運動量真有點吃不消,現終於可以歇歇,品嚐正宗「屏山傳統盆菜」。
老闆鄧聯興:「一直秉承祖傳秘方,用柴火炮製盆菜,至今仍沿用數百年前的柴灶煮食爐具。」滿滿一大盆,有齊屏山神仙雞、手打梅花鮫魚丸、雞汁燴花菇、油泡海蝦、燜豬肉、炸門鱔球、土魷、豬皮、枝竹和蘿蔔等等,餡料豐富。早知不少人對炸門鱔球讚不絕口,果然沒讓我失望,外皮香脆,內裏鱔肉嫩滑燙口,蘸點盆菜濃汁,好吃到飛起,若沒魚骨就更Perfect!燜得入味的豬肉也不得不吃,南乳味重,在酒樓一定吃不到那麼新鮮的五花腩,肉嫩不黐牙,Like!
遊覽12古蹟
吃飽飽,跟隨Gas展開屏山文物徑之旅,原來在100年前,鄧氏是新界五大族之一,地位舉足輕重,聚居屏山,擁有豐富歷史內涵。而作為香港首條文物徑的屏山文物徑,也於1993年12月12日開幕,包含12個古蹟,由頭行到尾,就如上了一堂香港歷史課。
卜卜齋旁清暑軒
行近設計精緻、書卷味濃的覲廷書室,忽有一老伯伯前來搭訕,指指相鄰的清暑軒說:「這是棟GuestHouse,Design很特別的。」
年近七十多歲的老伯伯口中拋出兩個英文字,聽得我們瞠目結舌,原來他就是鄧氏後人鄧品華,其曾祖父鄧香泉就是覲廷書室創始人。鄧香泉是鄧族第22世祖,為紀念父親覲廷公而建此書室,一心用作教育與祭祀之用,培養族中子弟考取科舉。而相鄰的清暑軒則是間旅館,一向謝絕開放,伯伯得知我們前來採訪,破例開放從未有遊客踏足過的上層天台,天台仍保留百年前的裝飾,古色古香。鄧伯伯:「這棟清暑軒,連國父孫中山及前港督葛量洪也住過,他們是我曾祖父的Friend。」矚目所見是玲瓏雅致的庭堂、精巧木雕,連廂房的木床木櫃亦一絲不苟,顯盡當年鄧族地方豪門的氣派。
鄧氏宗祠對聯有氣勢
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祠堂之一,是文物徑重點古蹟,門前有對聯云:「東漢啟勳名,南陽承世澤」,意指鄧氏家族從南陽遷來元朗屏山生活,在東漢時已經取得功名,家世顯赫。
後人建祠堂,旨為永遠紀念祖先的豐功偉績,正廳裏那個擺着歷代祖先神主牌的神位,高到上屋頂,可知鄧氏一向是書香世代,名門望族受人景仰。
楊侯古廟求子靈驗
楊侯古廟供奉的是誰?眾說紛紜,村民普遍認為是保護宋帝為國捐軀的忠臣楊亮節,深受後人景仰,遂立廟供奉。
搞笑的Gas忽問:「有沒有人想生仔?」原來此廟居中的是侯王爺塑像,在其右是土地公,在其左則是金花娘娘,村民多在婚後拜金花娘娘求子嗣,想添丁不妨來此上炷香。通往古廟的小路旁有一口古井,相傳已有200多年歷史,曾經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的主要食水來源,Gas:「井裏有條魚,來測試井水有沒有毒。」看不見,不知是真是假。
上璋圍保留完好
在上璋圍,我們可以認識到典型圍村格局,方正的圍牆內左右兩邊是屋舍,屋舍排列齊整,建築格式、座向一致。上璋圍保存得還不錯,仍有不少青磚房子,圍牆也有相當部份保持完好。
社壇求福澤
每條圍村都有自己的守護土地,社壇就是屏山鄧族的守護神,這裏是供奉土地公的地方,時至今日仍有不少鄧族後人前來拜祭,以祈求福澤,保佑闔村平安。
風水塔聚星樓
聚星樓是全香港唯一古塔,已有600多年歷史,在200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這塔主要用青磚和麻石建成,原高七層,上面四層被強風摧毀,現供奉主宰文運、掌管功名的魁星,所以又有「魁星塔」和「文昌閣」之稱。每層均有吉祥題字,據說這是鄧氏家族的風水塔,可鎮壓水災、改善地方風水。
跟團去
團名:屏山文物盆菜團
收費:每位$300,包租單車、屏山盆菜,六人成團
查詢:Biciline(24783880)
地址:元朗鳳翔路5號偉發大廈地下4號舖
網址: http://biciline.tungwahcs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