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人生盡頭的兩條喉 - 麥煒和

醫字咁淺:人生盡頭的兩條喉 - 麥煒和

伴着我們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是兩條喉。一記之曰ETtube(氣管內管),用於急症;一記之曰NGtube(鼻胃飼管),用於慢性病。在現今的醫療風氣下,大部份病人也難逃二選其一的命運。
ETtube是一條長約一呎的膠喉,從口部插入,直達氣管,用作施行人工呼吸。插喉是進行心肺復蘇時的指定動作,患者心跳呼吸停頓,代表情況極度危殆,不施行急救便會立即死亡。你可能會問,一個人自然死亡時也是心肺停頓,醫生是如何區分哪位病人需要急救,哪位病人應順其自然的?人命關天,而且情況緊急,醫生通常都條件反射地救了再說。如有懷疑,醫生的宗旨是Givethebenefitofdoubt,寧可做多也不要放過。再者,就算最後搶救失敗(患者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醫生盡了力也是對家屬的一個交代。
NGtube由鼻孔插入,經喉嚨、食道,最後到達胃部,用來餵飼流質食物及藥物。吞嚥是人體最複雜的動作,需要配合二十多組肌肉及無數神經迴路來完成,很多慢性退化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吞嚥功能,令患者無法進食,死於飢渴,這個在人道上很難接受,所以醫生會為患者插喉餵飼續命。結果是,患者生存下去,亦繼續退化下去,最後變成一具除了生理運作外便甚麼也沒有的軀殼。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硬要雨不下、娘不嫁,事情應該是這樣的嗎?無可否認,醫生在某程度上有控制生死的能力,但這不代表我們要一意孤行地禁止病人死亡。雖說醫生的天職是拯救生命,但單單以此狹隘的使命感來考慮,是有違普世的人文價值的。假如你相信有神,祂賦予人類的不只是生命,還有生存意義,醫生要守護的,便是生存的意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麥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