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接二連三報道私家醫院原來是以慈善機構註冊,每年賺取巨額盈利卻不用繳付利得稅,實在令人嘩然。眾所周知私家醫院收取高昂的費用,它們造就了不少的月球人(即每月收入100萬元),甚至是星球人(即每星期收入100萬元)。
有些醫生的確有此身價,只是眼前的私家醫院以國內的產婦為目標,用的是政府的免費土地,收取病人高昂的費用,卻不用交利得稅。
利潤只是表面的數字吧,因為不少人已從中取了不合理的利潤,令你我付出了不合理的醫療保險。
根據稅局的資料,要成為慈善團體,它的用途必須純粹為慈善用途而設立,包括救助貧困、促進教育、推廣宗教及其他有益於社會,並具慈善性質的宗旨。而且慈善團體的規管條款要有禁止成員之間分攤入息及財產的條款,私家醫院有否上述有益社會及具慈善性質的宗旨,或是只謀取巨額利潤,或利用一些會計技倆分攤入息,這點稅局應深入地調查。
稅局應查私院賬目
在商界有不少人都會感到稅局對付中小企時不遺餘力,對大企業時卻有心無力,助長了它們更放任地、選擇性地營運。
監管私家醫院的營運是衞生署的範圍,財務方面是稅務局,如涉及籌款則屬社會福利署的範圍。
前兩者似乎如屋宇署處理僭建樓宇般失敗,政府正檢討慈善機構的監管。說實話,香港有不少的慈善機構名不副實,當然亦有不少是默默耕耘造福社會的。這些名不副實的慈善機構包括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慈善私家醫院。稅務局可以追回七年的稅款,為甚麼不嚴正地查一下私院的賬目呢?
李兆波(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