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會接單情況為商界整年業務的寒暑表。今年首季香港分別舉行了三大展覽活動:玩具、時裝和珠寶業;在環球經濟風雨飄搖之際,更凸顯了企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情況,當中時裝成衣業今年的前景最堪憂。 記者:周燕芬
今年1月舉行的時裝展和國際時尚薈萃合共有1900個參展商,按年下跌5%;入場買家約3.4萬人。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林宣武表示,今年整體環境欠佳,1月份時裝展後來自歐美日的接單普遍下滑10%至30%,單價又跌10%至15%,要「蝕住做」。
印禁棉花出口成本激增
林宣武指,成衣行業更加面對孟加拉、斯里蘭卡和印度的生產競爭,再加上本早前印度宣佈禁止棉花出口,以保護扶持本土成衣業,業界正擔心棉花價格重演去年由每磅0.8美元急升至3美元的慘況,令成衣業雪上加霜;而海外買家又不斷壓價,要求與內地單價看齊,「同佢哋反晒面,除非炒晒班香港工人!」今年成衣業將「差過08年」!另外成衣商林先生亦表示,今年來自歐美客戶定單分別減少30%和15%。
今年1月舉行的玩具展,錄得買家人數3.6萬名,較去年上升6%。逾40年歷史的龍昌(348)主席梁麟指,今年1月玩具展客戶初步反應表現良好,定單增長約有20%,他分析主要是去年海外買家保守,今年要補貨;甚至被歐債危機影響較大的英國和意大利市場或許壞消息差不多都已公佈,情況較為穩定,落單情況也見好轉;而美國的學前玩具產品反應不俗。
買家補貨玩具單急且密
此外,玩具業近數年不少中小型廠家已被淘汰,競爭亦告減少,「內地上千家玩具廠,估計一成以上已淘汰!」至於今年單價亦可提升數個百分點,主要是彌補成本上升,保住毛利率。但主要生產電影配套玩具的建溢(638)遭遇卻不一樣,新玩具產品接單情況少一半。
貿發局玩具業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鐵城介紹,展覽會上一名印度買家便落了50萬美元的定單;來自哥倫比亞買家則花100萬美元購買萬聖節產品;反映新興市場購買力正在上升。黃鐵城指出,買家下定單次數增至一年四次,單急量少又頻密,以減低庫存量和增加現金流,同時可測試市場不同反應,這方面港商應宜調整業務推廣策略。
珠寶業難減價出口增10%
今年2月在港舉行的全球第二大珠寶展,吸引3.8萬名買家入場,按年上升3%,打破歷屆紀錄。從事珠寶行業的趙先生指2月份的珠寶展接單情況「唔係咁好……歐洲未明朗接單麻麻哋,生意一般!」展覽會上「歐洲冇客嚟!」單價方面,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單價因此「平唔到」,但只能夠應付成本上升。但同業亦有樂觀派,從事珠寶業的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會長吳宏斌料珠寶業今年出口有10%以上增幅。
珠寶展來自金磚五國新興市場買家增加8%;參展商逾3110家,亦為歷屆之冠。首次參展的阿根廷品牌Sandjewels負責人R.Frounjian表示,香港國際珠寶展是接觸世界各地客戶的最佳平台,有助提升公司品牌。而來自瑞士參展商Senoble&BrylS.A.代表J.B.Senoble表示,由於計劃進軍亞洲市場,因此參與這次展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