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癌漢屯門醫院開畫展揮丹青渾忘惡疾

末期癌漢屯門醫院開畫展
揮丹青渾忘惡疾

【本報訊】末期肺癌患者存活的時間一般不長,69歲的李潔良,06年確診患上末期肺癌,不經不覺走過了六個年頭,他把握時間學習新知識。兩年前學習水墨畫,積極對抗頑疾的信念化成筆下色彩艷麗的花卉。屯門醫院日前為他舉辦個人作品展,展出40幅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將「良辰春望」的訊息,透過宣紙宣揚開去。 記者:歐陽子瑩

當了西廚30多年的李潔良,05年發現胸口不適,後來確診患上肺癌,並轉移至淋巴結,「當時好驚,成個人散晒」。他表示積極接受電療及化療,「好幸運副作用很少,好少嘔又食到嘢」。08年他轉到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跟進,病情受到控制,現時只需服食紓緩藥物,但他知道,若再復發幾乎是「冇得醫」。
雖然年近七旬,但李潔良說話時常常手舞足蹈。他記得,知悉患病初期意志消沉,後來索性忘記自己有病,做喜歡做的,吃喜歡吃的。他在兩年前開始學水墨畫,「老人中心有畫畫班,10蚊有10堂,梗係參加啦」。除了畫畫,他又打門球、手鐘及跳舞,一星期七日排得密麻麻,他形容「瞓醒又賺多日!」

醫院將李潔良的畫作印製成圓扇,鼓勵其他病友積極面對疾病。

69歲的李潔良(右二)獲家人支持積極抗癌,更學習水墨畫,娛人娛己。

「可以悲傷 但不要放棄」

喜歡畫「梅蘭菊竹」的他,作品不只黑白兩調,色彩繽紛,把他對生命的希望活現於宣紙上。在醫院看見鬱悶的病友,他最愛問,「你睇我有冇病?佢哋就話『唔似喎』,我就話,咁你學吓我囉」,樂觀性格令他成為病友間的「風頭躉」。屯門醫院見病友喜歡他的畫作,為他舉辦名為「良辰春望」的畫展,展出他200多幅作品中的40幅,又印製T恤、圓扇及卡紙等送給院友。
李的作品中有一幅《春曉》,兩隻麻雀在花下一唱一和,寓意春天到來。他表示,作了一首詩鼓勵自己,希望帶出只要心裏充滿希望,可以活得更精采:「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不要放棄,因為明天起來,我們又多活了一天。」

李潔良的作品《春曉》,兩小麻雀一唱一和,展現出良辰春望的意境。

李潔良的主診醫生、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魯勝雄稱,末期肺癌病人一般只能生存12至18個月,「潔良完全超越,都幾罕見」。他讚揚李潔良思想積極,又喜歡學習新事物,雖然罹患癌症,仍繼續享受生命。他表示雖然沒有科學證據表示保持積極樂觀可令病人延長壽命,但就他所見,不少壽命比預期長的病人,都有較積極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