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雜扒記憶 - 盧先亞

好不主席:雜扒記憶 - 盧先亞

前晚想了一下,要不要去一下那家50年的店去緬懷一番,說的就是「美而廉」。我讀嘅中學就喺呢間開業於1963年嘅港式西餐廳附近。記得那些年,都已經講緊30幾年前,一個月都總有一次半次可以豪一豪,同埋班同學去呢啲西餐廳鋸扒,當然其他時間就要食飯盒儲扒錢。其實讀書時首選係另外一間近年藉懷舊熱而衝出老區,另開分店嘅「金鳳」餐廳。

老店沒落有迹可尋

話就話鋸扒,仔嗰陣連「西冷」同「肉眼」都唔識分,同家陣啲人仲要講求牛種、產地同陳化(DryAged)真係不能同日而語,所以我最鍾意柯打嘅係雜扒餐,貪佢抵食夾大堆頭,雖然比一般扒餐貴兩蚊,都仲係負擔得起嘅廿零蚊(而嗰陣市區樓呎價亦不過一千銀)。最緊要都一樣係鐵板上,嘩,淨係聽啲黑椒汁吱吱聲同要搵張餐紙巾遮面嗰吓掩映動作就已經未開動先興奮。家後生一輩見多識廣兼貪新好食,呢啲老餅食肆數十年如一,未能與時並進,只可以做街坊生意,不過喺呢個拆建頻繁嘅城市,舊日所謂嘅「街坊」仲有幾多?既沒有噱頭去開拓新客源,舊顧客又自然流失,這些店家的沒落也是有迹可尋的。
正如文革之後,所有的錯誤都是「四人幫」之過;今天香港若有店舖經營不下去,少不免又是地產霸權造的孽。
據悉「美而廉」店址就是因為遭強拍而收回重建,其中劊子業主包括那位聽說持有好幾十個物業權益的前局長(耳聞而已,期盼Hewon'trememberthisorIshallpay)。反正租約已屆,只經營到下星期,看怕又是大堆人一窩蜂爭住去集體回憶。
講真,食港式西餐可以係我哋嘅集體回憶(或我嘅雜扒記憶),但喺邊間食就唔一定有關係。況且我上次幫襯都已經係N年前,啲味道品質、裝修格局同服務水平都完全冇走樣,即係冇「升過呢」,不過淨係「保持水準」呢點,都已經比起另外一間上月尾結業嘅老牌洞穴魚蛋好,質素雖然每下愈況,但都係一樣排隊排到開巷,最後竟仲要加價以疏導最後「瘋」湧而至嘅人潮喎!當然呢檔魚蛋做生意都真係有一手,起碼間舖係40年前買落,家陣做唔做都冇乜相干。
其實唔係話自己「今時唔同往日」,要求高咗,只不過若要食同樣嘅嘢,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至於享用「記憶」這主食材,我寧願置於腦內,待其「陳化」。而晚餐最終就係買咗兩塊頂級安格斯返屋企,畀扒房主管盧太主理。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