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險股去年投資損手,拖累盈利表現。隨着內地A股回升,加上市傳保險企業即將可投資股指期貨,內險股今年有望大翻身。綜合多家券商報告,國壽(2628)最令人有暇想,太保(2601)則最被看好。
記者:董曉沂
據《中國證券報》昨報道,內地監管部門已向多家內險管理層放風,示意可加快做好投資股指期貨的準備工作,惟尚未有透露放行時間表。不過,險企投資股指期貨市場,料只可作套期保值之用,即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
料只准作對冲之用
去年內險股普遍有巨額金融資產減值撥備,倘險企獲准投資於股指期貨,即使只准作對冲之用,料亦可為險企的投資收益提供保障。受消息刺激,內險股A股昨普遍上揚,國壽、新華保險(1336)、平保(2318)A股全部升逾2.5%,太保A股則升1.81%。但內險H股則受累大市下挫而普遍跟跌,獨平保和新華分別升0.75%和4.68%,至60.2元和32.45元收市。剛巧平保和新華去年的投資收益率表現,排行業內第二和第一位。
展望今年,綜合ThomsonOne預測,逾八成券商籲買太保,吸引程度冠絕內險股。建銀指出,太保的壽險、產險業務均突出,加上其無論壽險及產險的償付能力均領先同業,故將太保列為行業首選。德銀報告稱,太保資本水平強勁,有助其於A股逆市時的業務發展。
其實多份研究報告均指,今年內地保險業市場繼續有挑戰,幸今年A股有所回升,故各內險股在投資和償付能力的壓力將緩減,並可更集中管理保險業務發展。去年內險股保費收入增長放緩,亦成為拖累內險股純利重要因素之一,國壽保費收入更驚現零增長。除平保外,各壽險公司的銀保收入佔其壽險保費全部收入逾65%。
員工成壽險主銷售渠道
建銀國際表示,因中保監推出銀保新規,令壽險公司原本倚重銀行銷售保險的策略受限,故壽險公司以往主力靠銀行銷售保險產品勢成歷史,並將要靠員工作主要銷售渠道。去年純利大跌45.5%的國壽,因而被德銀列為行業首選,認為國壽表明員工將以新業務價值貢獻作表現指標,加上其逾66萬人的龐大員工班底,相信國壽可在壽險業務突圍而出。
建銀亦指出,去年壽險表現不佳的壽險公司如國壽,今年在銷售員工數目回升下,保費收入增長有望觸底反彈。花旗表示,國壽員工數目回升,有助其谷起銷售收入,預期國壽純利今年可升63%。綜合券商意見,國壽今年或可扭轉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