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如何為廠商打開內地市場,原來可以很簡單,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新任會長施榮懷表示,只要政府的官員能夠「畀面」抽空出席廠商會於內地舉行的工展會活動,已經好有功效。
廠商會為了協助港商打開內銷市場,近幾年都有在內地舉辦工展會活動,今年計劃於4月和10月,分別於湖北武漢和福建泉州舉行。所謂「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內地地方政府作為合作方,若香港也能派出等級官員出席,將突顯對工展會的支持,活動的成效也較佳。他認為廠商會每年只是兩次於內地舉辦這些大型活動,港府官員應可應付得來。
施榮懷為今後3年任期內定出工作大計。首先是加強與內地良好關係,現時香港的工業、商業、金融均與內地經濟發展分不開。
就內地的法則法規、經營環境、廠商升級轉型等問題,廠商會將積極收集會員意見,向內地反映。
廠商會最矚目的維園工展會,他保守估計對上一次為港商進賬6億元,他以上次人流200多萬人次,以保守估計平均每人消費200元計算得來。其間亦吸引到內地消費者捧場,料佔整體人流15至20%。還有鄰近銅鑼灣天后食肆生意都帶旺三成。
頒「香港品牌」助攻內地
他又會透過廠商會旗下的香港品牌發展局,每年向優質香港服務和產品頒發「香港品牌」認證,以協助它們提高知名度打入內地市場。連有71年歷史老字號的維記鮮奶,也是為了打開內地市場而參與「香港品牌」的比賽。
還有旗下的檢測檢定中心,為廠商的化妝品、藥品、電子、玩具及紡織等產品,作出品質檢定。他認為最大問題是內地與歐美的認證標準不同。
對於勞工團體提出標準工時,他認為,最重要是有理性討論,「要民生好,都要有好嘅營商環境同經濟好,要喺香港競爭力同勞工福利之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