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董鐘錶不僅有記錄時間的實際功能,小小一個方塊還記載了那個年代的點滴。陀錶是貴族恩物,琺瑯、彩繪、珍珠、黃金極盡奢華。著名胡琴演奏家黃安源熱愛收藏古董鐘錶,因為他們都會說故事。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黃安源的練習室就在古董集中地摩囉街及荷李活道附近,廿多年來每日進出,但與古董錶的緣始於七年前,「認識一班愛古董錶朋友,每個星期六聚在一起交流。」聽得多開始對這種記載歷史的產物產生濃厚興趣,開始鑽研逾百年歷史的古董錶。
在各類古董錶中,黃安源最喜愛陀錶,「當時只有皇室、貴族才可戴上如斯精美的錶,每隻也有故事。」陀錶的手工也特別精緻,多用上金、珍珠等名貴材料製造,與黃安源的二胡演奏一樣,都是一種藝術。
古董錶容易被換上新零件,外舊內新,甚至是整隻仿舊的偽品,外行人難以辨別,「要玩古董錶,一定要跟師傳。」所謂師傳其實是朋友,大家交流心得,有疑問或問題便向他請教、幫忙。
黃安源拜師 拯救死錶
他的師傅是專替富豪修理古董鐘錶的周國平,他不僅對古董錶知識淵博,可辨別錶的真偽,富豪買古董錶前一定徵詢他的意見。初涉古董錶玩意時,黃安源曾在越南以二百美元買了一隻「揭蓋歐米茄」,可是拿給師傅一看,即時發現是假貨,「歐米茄從未推出揭蓋款式。」玩古董錶一定要熟悉每個品牌的歷史。
從事鐘錶維修逾30年,又曾開設古董錶專門店,多學多看下,就算維修已停產的古董錶也難不倒周國平。即使是奇難雜症或被判「已死」古董鐘錶,周國平也可將它起死回生,如一隻百達翡麗古董錶的發條輪零件壞掉,原廠收6萬元維修費,周國平收費千八元,幾天便把它修理好。平易近人的性格,令他更獲富豪名人垂青,他就曾到某富豪家中修理十九世紀生產的兩米高大鐘。
與中國會創辦人鄧永鏘相識逾20年,周國平曾為鄧永鏘四處找尋古董鐘作中國會的擺設,結果找到兩個四面玻璃的德國古董鐘,並且經常到訪鄧永鏘辦公室,為他修理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古董座枱鐘。
古董鐘錶不再運作,有機會是零件生銹或已損耗,由於沒有新原廠零件替補,周國平會用市面相若的零件,改裝成可替換的零件維修,每次維修費約數百至數千元。去年底,黃安源在拍賣會買了一隻約於一八五○年在瑞士生產的兩問(發聲報時報刻)古董陀錶,軸心已斷,周國平花了兩周時間配製新軸心,修好後錶的身價也飆升,「3萬多元買回來,現在可運作,估價可以升至6萬元。」因為問錶的設計較複雜,維修費需千八元。
時刻自鳴 國產第一台
黃安源花15萬元購入的南京鐘現放置家中大廳,是周師傅的推介精品。他自豪地說:「在凌亂的二手店,它毫不起眼,現在於我家,任何訪客見到也會讚賞一番。」
這台約一米多高的南京鐘,清朝光緒年生產,距今過百年,在南京製造,是第一代中國製機械自鳴鐘,「買入時運作既慢也不響,周師傅花了半個月修好,現在每刻報時,聲音清脆。」機芯純手工以銅打造,搪瓷鐘面嵌於銅雕刻面板上,底座以酸枝製作。周師傳說:「在香港見過兩台南京鐘,另一台方形的已不會動。」眼前這噹噹響的,與黃安源家中二胡聲互相呼應,極可能是香港唯一可運作的南京鐘。記者要求將鐘移離牆壁以拍攝機芯,初時黃安源不願意,惟在周師傅解說下打開背部,才可讓大家看看機芯的精細。看着兩人合力移動沉重的巨鐘,才明白黃安源怕會弄壞這個百年寶貝。
南京鐘
1601年明朝期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自鳴鐘傳入中國,到清初南京人模仿西洋技術,造出會報時的自鳴鐘,就以南京為名,為強調「本地製造」,又名「本鐘」。
周國平
曾開設古董錶專門店,從事鐘錶維修逾30年,城中富豪如賭王何鴻燊、上海灘及中國會創辦人鄧永鏘都找他修理古董大鐘。
黃安源
1981至2008年期間出任香港中樂團團長,擅長二胡,蜚聲國際。七年前迷上古董鐘錶,單是陀錶就收藏了80多隻。
《黃安源的珍藏》
瑞士貴族琺瑯彩
琺瑯的顏色來自天然礦物,由於各顏色的熔點不同,燒製方法及次序也不一樣,故損耗率極高,當中以黑色琺瑯最難控制。其中掐絲琺瑯是先以極細的金線勾勒圖案,再置入不同色彩琺瑯燒製。黃安源拍賣得來的琺瑯陀錶,約於1850年在瑞士生產,估計是廠家為個別上流階層人士獨立製造,不但圖案細膩,還配上雕花蝴蝶結裝飾及原裝上鏈鑰匙。
東方色彩大八件
於十八世紀,歐洲錶廠為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生產「大八件」,外形設計有純銀或珍珠鑲邊的琺瑯彩外殼,機芯也配有雕刻,主要由四組齒輪及三塊夾板裝嵌而成。圖中的「大八件」約生產於1850年,外殼以琺瑯彩繪上百花園圖案,珍珠鑲邊,並有銀製上鏈鑰匙。雖然仍可運作,但因歷史悠久,部份珍珠已掉落,黃安源打算修補它。
Tiffany5分問錶
在沒有電子錶的年代,黑暗中需要懷着問錶,只須按下按鈕,問錶便會發聲報上時間,大部份每15分鐘報時,每5分鐘報一響的較少。圖中紅金及燒青的Tiffany5分問錶是百達翡麗於1920年為Tiffany製造的,被視為收藏陀錶的入門版。
百達翡麗燒青錶
二十年代的百達翡麗,以18K金配燒青製造。與色彩多變的琺瑯彩不同,燒青僅為單色,但兩者均為逐漸消失的工藝,並且損耗率高。
百年工藝芝麻鏈
芝麻鏈為早期鐘錶(約1700年)的傳動技術,以高度精細技術及大量手工將細如髮絲的配件組成,雖然不容易斷裂,但製造及維修技術要求高,現代鐘錶很少再使用這技術。右圖芝麻鏈陀錶已生產約150年。下圖為近代的芝麻鏈。
浪琴純銀軍陀錶
錶底刻有海軍(USNAVY)字樣及編號,相信是美軍所用的陀錶,為浪琴出品,以純銀鑄造,加上直徑逾6厘米,非常墜手。
膠袋藏錶
由於香港天氣潮濕,收藏時必須將每隻錶放入膠袋(圖),再放在密封及乾燥地方,減低錶遇潮氧化生銹。陽光會使錶褪色,故應外避免長期暴露在光線下。就算不佩戴但仍須每個月上鏈讓它運作,並每數年清潔抹油,保持機件正常。
除在拍賣尋找心水古董錶,二手店及交流會也是買賣古董錶的集散地。黃安源經常出席的交流會,便是與志同道合的鐘錶朋友成立的香港國際古董鐘錶總會,每隔數個月便聚在一起大談古董錶。出席其他古董錶朋友的聚會,亦可交換古董錶消息或即席作古董錶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