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變身憤怒鳥,越叫越大聲。
美國有大學研究人員從六十年代開始收集麻雀叫聲,發現五十年來,麻雀嗓門一代大過一代。
上一代麻雀聲原來有三種,至最新版只剩下一種,最高頻最聲大大的叫法,嗯,對麻雀來說,這可是與同類聊天的鳥語,以至歌聲。
麻雀版廣陵散之失傳,源於人類製造出來的噪音。人類一年比一年嘈吵,吵到麻雀也像一些人講手機,不撐大嗓門,無法在周遭聲浪中突圍而出,尖聲粗氣地閒話家常。習慣成自然,也改變了自然。大聲手機黨在難得寧靜的公共場所,也得大吵大鬧地溝通,不是怕對方聽不清楚,是他們怕聽不見自己的聲音。靈敏的耳朵聽太多雷霆巨響,一旦麻木了,是無法回頭的。
高頻麻雀與大聲黨一樣,都是環境下的產物,為勢所逼。
這些大聲黨,不限於講手機的,在車廂裏談天的,還包括要用尖銳高音叫喊口號的示威人士,網上留言及作出所謂評論的網友,以至一切書寫報導評論社會事件的人。
眾聲喧嘩中,有意義沒意義有建設性沒建設性的聲音交響起來,統統滙成噪音。想突圍而出,只能像麻雀聲一樣,越來越尖銳、粗糙、巨大。
什麼平和中肯長篇大論細語,誰耐煩聽,誰又聽得真切?還中低高頻那麼考究?在這個噪動的世代,音響發燒友沒幾個,頭腦發熱的人大把。因為大家都只是麻雀,被逼接受一條王道:大聲才可以不被忽略,以至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