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打上神話路 黃師傅駕到

元氣堂:打上神話路 黃師傅駕到

登登登登,凳凳凳凳!將軍令一起,大家即時想到《黃飛鴻》電影。黃師傅真有其人,但發展下來,已變成神話。今年《香港電影節》舉辦「香港神話:黃飛鴻電影」,電影中心研究主任蒲鋒直言:「現實中的黃飛鴻,不過是個普通人,也沒甚麼特別成就,最後鬱鬱而終。」反而過百套的黃飛鴻電影,「從中可看到以往香港中的英雄形象,每一部都是不同的。」舊片不是殘片,好多都係寶!

記者、攝影:何兆彬

英雄形象變化

關於黃飛鴻電影,歷來有個講法,當年洪拳弟子朱愚齋出版拳譜、寫黃飛鴻小說,吸引了一班讀者,吸引到香港電台注意,播音皇帝鍾偉明以此改編為廣播劇,轟動一時,後來拍成電影。蒲鋒:「但當年朱愚齋寫的武林軼事,有時是張冠李戴,我們無法驗證是否真實;至於廣播劇應該是存在的,但到底哪個才是黃飛鴻電影的契機,今日已是言人人殊,難以考證。」對於舊日黃飛鴻電影,蒲鋒愛看其中的形象變化,「早期《黃飛鴻》第四集裏,黃師傅是個市井英雄,例如梁寬在妓院與人爭風呷醋打大交,結果師傅只說他唔聽話、唔守人家規矩;到了第五集開始,我推斷關德興把自己投射在黃飛鴻身上,加入了儒家、鄉紳、仁者的形象;後來關德興自美國回來拍的十集,戲劇性更強,黃飛鴻由無敵變成了會厭戰、犯道德錯誤,也會身陷絕境,在《黑霸王》之中,他更被徹底打敗!」

睇樣揀編劇

上周電影資料館找來《黃飛鴻》編劇司徒安、影視界前輩吳昊辦講座。蒲鋒形容司徒安「可能係世界上編寫電影劇本最多的人,超過800套。」司徒安憶述當初:「關德興拍了幾十套《黃飛鴻》後去了美國,回來想找王風導演《黃飛鴻》,但王不寫劇本,結果到處找人編劇,但關德興卻要先睇相,結果見了幾十人都不滿意,後來找到我時,關德興知道是最後一個,不滿意就沒辦法了,結果約了去半島酒店,我甫坐下,他就說:呢個編劇我啱。」安叔說由《威震五羊城》開始寫,「僥倖仲賣到個錢,但已慢慢苟延殘喘,當年粵語片正走下坡,已不賣錢了。」

吳昊憶述70年代拍黃飛鴻電視劇,「當年最流行的學科,一是社會學,二是中國現代史,前者我們最喜歡講香港的社會毛病,後者講中國的毛病,所以進電視台後,創作十分自由,13集的劇情,講黃師傅弟子參加五四運動,其實是我們把歷史浪漫化。事關當年關德興年紀已大,我們把故事重心放在他徒弟身上,後來關向(周)梁淑儀投訴,我和梁說:『你相信我還是相信關師傅?』梁答:『信你。』結果就沒事了。」有觀眾說,據聞當年關德興與石堅不和,拍打戲時打真軍,吳笑說:「這是真的,而且不止一次。堅叔比關年輕,但常常要演被他打敗的那一個,所以兩人常有拗撬,哈!」

■60年代黃飛鴻電影編劇司徒安(左)、吳昊。

打上國際舞台

節目策劃何思穎:「節目叫《香港神話》,這神話塑造很是有趣——第一期的黃飛鴻很市井的,胡鵬導演時,他打親都贏,道德上也不受質疑,但到了王風執導時,他又變了未必一定贏,亦會被徒弟質疑,劇情變得更人性化。」蒲鋒:「到了劉家良時代,他拍的其實是他自己在武館長大的情懷;至於徐克的黃飛鴻更踏上國際,為中國人的危機而打了。」
電影資料館平日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尋覓失去迹影的電影,這幾年尋尋覓覓,又得到TVB捐贈,有好幾部珍貴電影都重見天日,「例如《黃飛鴻大結局》是第五齣黃飛鴻電影,第四齣劇情講到梁寬死了,這一齣開始收新徒弟;又如《擂台鬥五虎》是由兩齣殘本組合而來;還有《夫妻除三害》、《黃飛鴻與林世榮》,近數十年都沒有播過,也不會有影碟,很珍貴。」

■未有徐克系列時的黃飛鴻電影,如《黃飛鴻笑傳》(1992),已變成了笑片。

角色有真有假

黃飛鴻乃洪拳宗師,洪拳弟子彭志銘由細睇到大,「我十多歲就學洪拳,我師公鄧芳就是黃飛鴻徒弟,年少時我們看過黃飛鴻南派武俠小說。」問彭志銘習武時,會否討論演員打得是否正宗,「我們最喜歡討論哪個演員是真功夫,又喜歡舞獅場面,因為電影中有好多款式,例如鐵雞鬥蜈蚣,真實的洪拳世界裏沒有的。我記得發展下去,黃飛鴻鬥的已不是一個石堅,而是每集出現的不同敵人。」他亦深知電影中角色的真偽,「例如凌雲楷、林世榮和鬼腳七也算是真實存在的,但西瓜刨卻是杜撰的。」洪拳以拳為主,但鬼腳七竟然以腳法見稱?「很可能他是帶藝學師的,例如我師公鄧芳和林世榮也是帶藝學師的。那個年代,很多人在鄉下都先學了一套拳,出外後再覓師父。」至於林世榮,彭志銘說他是香港洪拳的真正發揚者,「他當年在竹樹坡(嚤囉街)開館授徒,傳人最多。」

■袁和平《勇者無懼》(1981)

走進洪拳世界

《黃飛鴻》電影是神話,但從功夫角度看,早期的《黃飛鴻》較接近真實,彭志銘:「例如早期陳漢宗(演林世榮)在片中打一套虎鶴雙形拳,一鏡直落,真的打得好好,好實淨。」但傳聞關德興不懂洪拳,他練的是俠家拳(白鶴),「關德興在戲中有時會打錯,也試過講錯。劉家良就跟我講過:『關德興的師父,就係我嘞!』」話說當年劉家良父親劉湛加入電影圈,做演員之外亦兼任武術指導,而劉家良就負責教關德興洪家拳法,「不過他還是常常打錯。」相對來說,徐克的電影中就完全沒有洪拳了,這一點連西方影評人都寫過,「徐克的動作指導都不是洪拳這一科的,劉家良就一定打洪拳的。」彭志銘自己做過電影編劇和武術指導,對此也無所謂,「如果樣樣跟足,就變了歷史片,而且任何拳術都會變,是活的。」但他強調,如果作為第一套電影,就必須是原裝功夫,例如《葉問》當然要打詠春。」談黃飛鴻電影中的功夫,彭說早期的較粗糙,「早期的好真實,後期的着重視覺,我也喜歡看。」

■劉家良《陸阿采與黃飛鴻》(1976)

推介電影

《黃飛鴻大結局》(1951)
蒲:「上集梁寬死了,第五集要找些新徒弟陳錦泉(林蛟)、林世榮(陳漢宗)回來。」

《黃飛鴻擂台鬥五虎》(1958)
蒲:「這電影已有幾十年沒有播過了,這片由兩個殘本再剪合一起,十分珍貴。」

《黃飛鴻火燒大沙頭》(1956)

《黃飛鴻威震五羊城》(1968)

《黃飛鴻虎鶴鬥五狼》(1969)
蒲:「堅叔這一吓是正宗的Armbar,我猜想,當年香港電影深深受到日本柔道片的影響。」

「以武會友:黃飛鴻電影中的功夫世界」講座

講者:彭志銘、李燦窩和劉家勇
日期:5月12日4:30pm免費入場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香港神話:黃飛鴻電影

票價:$40
購票:城市電腦售票網
網站: http://www.hkiff.org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