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就向上市公司發出《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諮詢文件,諮詢期將於4月9日結束,一向關注扶貧工作的樂施會昨日向港交所提交意見,希望有關食品及農業上市公司,能主動披露更多企業資訊,如供應鏈資料及原材料收購價等,保障農民及市民權益,承擔社會責任。
樂施會早於2008至09年間,已對藍籌股公司的資訊披露進行調查,對於今次港交所提供自願性質的披露指引,樂施會政策倡導部項目官員李育成表示歡迎,但認為指引有改善空間,他建議,港交所應為指引進程定下時間表,由自願披露性質,進化至遵守及解釋制度,最終目標是強制性執行,以保障社會權益。
透露供應商資料等
李育成亦坦言,由自願進展至遵守及解釋階段,將會十分困難及漫長,而港交所亦沒有確實回應指引的執行方式及過程,他認為,港交所可參考國際標準,例如南非、巴西及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已有的一系列披露指引,如聯合國的「工商業與人權框架指導原則」。
他強調,關於食品及農業上市公司,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主動披露更多企業資訊,如供應商資料、工廠環境、工人權益、原材料收購價及風險因素等,「其實家世界上由五億農民向20億人供應糧食,我哋最關注農民權益,究竟企業買農作物時有冇壓榨農民?收塊地時,個價錢合唔合理?食品質素有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