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一片打壓聲下,逾七成內房股去年仍能交出純利錄得增長的業績,不過盈利增長的背後,85%內房股可銷售的已落成物業均增加,逾三成增長更超過50%,反映存貨積壓問題嚴重。分析普遍相信,今年將為內房清理存貨的一年,降價促銷的大趨勢未變。
本報統計34間本港上市內房股去年業績表現,當中26間均按年錄得純利增長。不過,內房整體淨負債率仍然維持在約六成的同時,存貨水平卻大幅攀升,已落成物業成本的增幅逾50%的內房股,有11間,當中增逾一倍的亦有5間,佔整體14%,並以禹洲地產(1628)大增三倍最誇張。部份內房股的存貨,更高達至集團今年的銷售目標,例如花樣年(1777)存貨1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今年銷售目標則僅72億元,可見庫存積壓之重,而相同情況亦出現在中國海外(688)及SOHO中國(410)上。
存貨量增46% 歷史新高
有分析員表示,內房的可銷售落成物業均以成本價入賬,存貨問題在今年浮面,主要基於多間內房在早年瘋狂搶地,並多次創出「地王」,在項目陸續落成及高地價成本下,增幅便見飆升。事實上,據內地媒體引述的數據,內地48家上市房企的存貨量合計近六千億元,按年大增46%,創出歷史新高,而存貨的消化周期亦按年大增9個月,至4.62年。
存貨積壓問題嚴重,降價促銷勢成今年清貨的主要對策,內地房價調整勢未完。據內地百城價格指數,中國100個城市上月住宅平均價格按月再跌0.3%,首10大城市亦跌0.4%,並已連續3個月下跌。有業內人士亦坦言,除存貨積壓外,總理溫家寶在上月中一番「房價還遠未到合理水平」的言論,影響力亦出奇地較過往大,內地放盤數目隨即大增,相信樓價將有一輪大調整。
除了降價,將傳統經營模式轉成經紀制,亦漸在內地市場中流行,除綠城(3900)外,有指碧桂園(2007)亦啟動「全員營銷」活動,或會加快新一輪促銷潮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