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建議為香港躍升國際都會鋪路的千億投資中,除了東涌飛龍計劃和西九地下商場Sub-Culture兩項大型硬件建設外,軟件亦重要。優良的軟件不僅令生活環境更理想,對吸引全球人才、投資者及顧客流入亦起了立竿見影的作用,而環境保護正是建設軟件的一個重要主題。
香港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高出倫敦、紐約近兩倍,亦比區內主要對手新加坡高近一倍。這直接影響了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競爭力,根據雷格斯近期的研究顯示,75%的受訪企業總裁認為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妨礙了香港招攬及挽留人才。
宜更換巴士變低污染
倘若一個城市空氣差得連跨國企業和人才也不願落腳營商,有何資格成為國際都會?不僅外國人難以忍受香港的污濁空氣,空氣污染也每天在危害港人的生命和財產。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數據,在過去五年間,每年平均造成香港有形經濟損失達80億元,並導致逾600宗提早死亡個案。
我們建議政府撥款至少60億元,津貼專利巴士公司一次性將所有歐盟一期及二期公共巴士更換為歐盟四期或更新的型號。科大研究指出香港有53%日子的空氣污染主因為本地源頭,而香港龐大的巴士車隊便是本土污染的其中一個主要元兇。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曾指出,香港路邊污染物有四成是由巴士排放。細心一看,巴士車隊竟有75%為歐盟二期或更舊、車齡一般近二十年的高污染型號,更甚者,只有0.9%巴士符合歐盟四期的新標準!
相較之下,香港的區內對手在提升空氣質素方面便走前很多。南韓首爾已耗資超過10億元,把舊有的高污染柴油巴士全部更換成潔淨的石油氣巴士,並正考慮引入零排放的電動巴士。新加坡在更新巴士車隊方面亦非常積極,已把佔巴士總數逾六成的老舊巴士(歐盟一期或之前)在去年全部更換成歐盟五期的最新型號,更換後獅城超過八成巴士符合歐盟四期以上標準。
雖然香港2011年施政報告中,也有提出耗資近兩億元引入36架電動巴士試行,奈何規模實在太小,根本不足以在短期內解決舊巴士污染空氣的問題。
其實,政府只要付出相當於佔預期黃金五年內總財政盈餘3500億元的僅1.7%(即60億元),便足夠津貼巴士公司把全部老舊的歐盟前期及一、二期巴士,更換為歐盟四期或更新的型號。歐盟四期巴士的氮氧化物及懸浮粒子排放相較歐盟二期可分別降低50%及92%。
港府盈餘巨要有膊頭
以60億元更換全部老舊巴士與只以近兩億元引入幾十架新型電動巴士試行,正是具遠見的整體規劃與政府多年來小修小補式處事方法的分別。我們參考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研製的模型發現,更換這些舊巴士後,香港可避免因空氣污染導致每年200宗提早死亡個案及每年20億元有形經濟損失。換言之,以60億元更換巴士後,與不更換相比,三年便能產生60億元經濟收益,達致「回本」,更遑論香港市民無價的生命了!
港府坐擁巨額盈餘卻不肩負起公共建設的基本責任,絕對稱得上是「沒有膊頭、沒有腦袋」的卸責行為。
在黃金五年中,港府應重新擔當帶領香港向前打拼的角色,把儲備運用在經濟及社會發展所需的項目,滿足港人對香港未來五十年的願景──成為一個全球最繁盛、最環保、教育水平最高、醫療質素最好的國際都會,建造開埠以來最美好的「黃金五十年」。
作者
林奮強: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前瑞士銀行分析員及基金經理
區智恆: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環球商業管理學系
曾維謙: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經濟學(哲學)碩士學位
Thiscityisflying系列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