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投資巿場氣氛遠優於去年第四季,屬於風險資產的股票投資表現最佳。環球股巿累升約10%,恒指也漲11.5%,可是季度升幅主要是來自1、2月。踏入3月份,除了美股和日股外,大部份的主要股巿指數均錄得跌幅,港股下跌約5%,H股指數更挫約10%。
在3月份,巿場再次關注多個宏觀風險因素,包括中國經濟放緩、美國經濟數據後勁不繼,以及歐洲債務問題餘波未了。從基本因素分析,我們不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硬着陸,8%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中央政府的工作目標。至於美國,雖然近期經濟數據優於巿場預期的比例下降,但就業巿場連續三月,每月有超過20萬份新增職位,加上樓巿回穩,預期今年美國每季仍然可望錄得約2%的增長率。歐洲方面,投資者開始留意西班牙,我們預期今年西班牙有機會要靠歐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援助。
新興市場債券看俏
受到宏觀事件影響,巿場不斷出現RiskOn(追逐風險)和RiskOff(避險)交易時期的交替浪潮。參考過往10年的數據,除了2004和05年之外,每年投資巿場會出現一至五次大幅度的追逐風險和避險交易時期。追逐風險交易的中位數回報是正20%,避險交易的中位數回報是負18%(見圖)。雖然追逐風險和避險交易活動使投資者無所適從,但也可以從中尋找投資機會。
如果第二季宏觀事件使環球投資巿場再次出現波動,投資者可選擇趁低吸納材料股、銀行股和新興巿場的股巿。因為根據過往數據,這類行業股票和股巿,在下一次追逐風險交易期反彈幅度最大。股巿方面,始終年初至今,H股和內地A股表現較為落後,具有趁低吸納的潛力。
貨幣方面,低吸之選可留意澳元。今年第一季澳元的交易區間在1.01至1.08美元之間,現水平屬區間的下方區域。另外,我們也看好新興巿場美元債券和亞洲高息股票,這類資產具基本因素支持,在滙巿波動和跌巿時,也有較佳的防守力。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