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嫻(Deanie姐)去年以63歲之齡,憑《桃姐》一角掃盡多個影后榮譽,但看透世情的她,清楚明白獎項並不會為她帶來新開始,只是在暮年添上一抹色彩。影后獎項令她的電影事業有個完美句號,要她回首半生,她淡然的表示:「人生遺憾仍然很多!」Deanie姐未有因得獎而努力地延長這個人生高峯期,她反而只想盡力不做錯事,活在當下! 撰文:羅美倫
憑電影《桃姐》一角,Deanie姐橫掃多個影后獎項,全部都是她意料之外,其實每一次,Deanie姐都不曾想過有收穫:「最緊要係做好本份,攞完威尼斯影后係有認同;但到金馬獎,我只係覺得人哋請你,你又冇嘢做,有禮貌都好去啦,可以對電影宣傳有效咪做囉,當然攞到獎係開心,係要多謝,要感恩。」
勤力不代表成功
Deanie姐坦言《桃姐》並非她最滿意的作品,她最愛的電影是當年與鄭裕玲、劉松仁合演的《黃蜂尾後針》,但此戲沒令她得到甚麼。最滿意但沒收穫,豈非好唔抵?Deanie姐笑說:「呢個世界冇唔抵,我嘅座右銘係人一定要勤力,勤力唔表示你會成功,但唔勤力就一定唔成功。」
有人攞影后令事業更上一層樓,但今年64歲的Deanie姐卻只認為是一個完美句號:「呢個可以話係遲來嘅春天,喺我嘅暮年插咗一朵花落去,唔係新開始,因為電影始終係後生觀眾做市場主導,我做唔到佢哋鍾意嗰種節拍快嘅戲,佢哋唔會因為你得獎而遷就你,63歲得獎只係個完美句號。」
望拍安樂死電影
捧獎捧到手軟,Deanie姐在電影上可謂無憾,但她仍很「肉緊」香港電影:「唔好來來去去得嗰啲題材,永遠都係警匪片,我好想拍一些關於安樂死的電影,大家去探討一啲嘢得唔得?不過冇投資就唔成事,演員都係被動。」至於她自己的遺憾,Deanie姐坦言實在太多,亦無得補救:「總之唔好做錯嘢,令自己有咁多遺憾囉!」
現階段的Deanie姐最重視健康,對住任何人她都要求對方戒煙,問到可有被人覺得煩厭,她說:「當面就冇,佢哋唔係唔夠膽,係有禮貌,我唔覺俾人煩厭㗎,做朋友應該咁,最基本嘅道義,只要我覺得啱嘅就出聲,唔理佢鍾唔鍾意,我唔驚人唔鍾意我。」
想重溫天文常識
那她又嚴守甚麼規條?Deanie姐說:「我每日要做一小時有益身心嘅運動;我希望可以再將天文常識重溫一次;想在生時彈好一隻MoonlightSonata(月光奏鳴曲);又想推動安樂死,希望喺我能力範圍內做到,不過相信喺我有生之年都唔得。」Deanie姐極之贊成安樂死,因她覺得這是一個人最後的選擇:「我哋冇權選擇出生,應該有權選擇死亡,但原來連呢個最後個權都唔喺自己度,我覺得好唔公道。」
Deanie姐未有立遺囑,她根本沒有限定自己幾時要完成甚麼事,她認為學無止境,甚至覺得自己大半生根本沒完成過甚麼:「戲會拍成,歌會彈完,但會再有要求,否則唔好玩,我哋要活到老學到老。」
心痛樂壇 只重包裝
多料影后Deanie姐,除了擁有神級演技外,她的歌聲亦同樣被推崇,但提到現時的樂壇,她忍不住心痛水準不夠:「如果以世界級嚟計,香港係C級都未到,只講音響,近年睇到幾好嘅只有張敬軒,香港觀眾對聲唔認識,以為有聲就係咁,要較靚啲聲就要多一、兩日時間,但呢啲係成本,所以有聲就算,變咗惡性循環,紅館開咗30年,來來去去都係咁嘅聲,水準低。」
「水準低成習慣」
Deanie姐又炮轟演唱會製作只將錢放在包裝上,讓人睇演唱會而不是聽演唱會:「香港有乜觀眾就有乜藝人,如果香港觀眾鍾意你喺台上打筋斗、放煙花就搵到食,咪就做嗰樣嘢囉,都係搵食啫!但你哋唔厭咩?冇要求咩?有煙花有舞蹈員灑紙就係好?如果係咁,香港民智都幾低,觀眾睇嘅只係包裝,其實觀眾絕對有權揀,我就冇乜能力,人微言輕,冇辦法話畀人知道唔可以繼續係咁,水準愈嚟愈低已成為習慣,好可憐,俾人笑㗎!」
場地:The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