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糖尿病患者除要靠藥物控制病情,控制飲食也極重要,但病人切忌過度戒口,致弄巧反拙。大埔那打素醫院每月都接獲病人因戒飯或不吃早餐,致血糖失控入院。該院糖尿病教育及護理中心近年舉辦煲湯班及太極班等,教導病人管理病情,食得健康之餘,不用擔心血糖「飄忽」。 記者:梁麗兒
糖尿病教育及護理中心97年成立,由糖尿科護士教病人控制病情,包括「篤手指」驗血糖、注射胰島素、處理糖尿腳及飲食調控等秘訣,去年共2,600人次接受服務。中心每一至兩年為病人做併發症檢查,去年共1,600人作檢查,當中50%有微血管併發症,如糖尿眼、糖尿腳等;20%病人有大血管併發症,如心臟病、中風等。
亂食雜糧血糖上升
中心主任曾昭志指,人口老化、都市人肥胖、少運動等問題加劇,預計糖尿病患者持續增加。該院專科門診處理的糖尿病個案,由09年4,500人增至去年5,000人。另有不少患者對戒口有誤解,「好多病人以為白飯糖份高,完全唔食飯,最後因唔夠飽,反而食多咗其他嘢,令血糖上升,其實身體都要澱粉質」。
常有病人戒吃早餐或早餐份量不足,做運動或體力勞動後致血糖低,引發頭暈或冒汗等症狀。該院每月都有數名病人因血糖失控入院,情況嚴重可影響大腦。中心護士會教病人如何計算食物糖份,如一名體重約60公斤病人,正餐可吃1碗至1.5碗白飯,但須減吃其他糖份高食物。
多吃蘋果少吃提子
鍾女士現年46歲,20年前首次懷孕時確診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患病初期,因未掌握節制飲食技巧,曾因「食唔夠早餐去做運動」,致冒汗等低血糖症狀。她呼籲病友以樂觀心態面對,飲食貼士包括飲熱檸茶不加糖、吃走油蔬菜;多吃蘋果及橙、少吃提子等糖份高生果。她完成中心舉辦的太極班後,定期約同學耍太極,分享控制病情心得。
飲食十訣
1.汽水甜品要識揀,選用代糖一樣盞
2.無論我想食啲乜,每餐應有澱粉質
3.搣脂搣皮搣內臟
4.煮餸少油唔使慌
5.餐餐食菜易飽肚,大便暢通腸胃好
6.水果甜度要分清,調校份量至精靈
7.魚又係肉,蛋都當肉;食魚食肉,食五至六両*
8.老火湯、滾清湯,去肥隔渣實健康
9.出街食飯少茨汁,走油走甜先至得
10.餐餐定時係最好,隨意零食要SayNo
*即魚也屬肉類,病人每天整體只可進食五至六両肉類
資料來源:大埔那打素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