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房「負債王」綠城中國(3900)債務未見受控﹗綠城去年淨負債對股本比率逾200%,大幅拋離同業平均約六成之餘,單計一年內要償還的短債159億元(人民幣.下同),已為整體市值的兩倍,抽水壓力極大。
綠城上周五晚公佈去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增96.8%至219.64億元,毛利率增3.3個百分點至33.73%,但在內地限購及信貸市場萎縮下,集團繼08年後,去年再為旗下物業作出減值準備,涉約1.9億元,間接拖累純利增長僅68.1%,至25.75億元,每股盈利1.57元,不派末期息。綠城股價在內地放水的憧憬下,今年首季大反彈45%,上周五報4.9港元。
淨負債率220%冠內房
縱然交出亮麗盈利表現,但綠城高負債問題卻未見改善。集團去年流動現金僅36.2億元,按年勁減71%,較去年中亦減46%;同時,短債則升32.4%至158.8億元,佔總流動資產223.6億元的七成,為整體市值(80.4億元)的兩倍,隨時惹來資不抵債的恐慌。況且,綠城淨負債對股本比率按年增33個百分點,至220%的高水平,意味要有2.2間綠城,才足以償還一間綠城的負債,情況十分誇張,融資壓力巨大。
市場一般以淨負債比率審視企業債務情況,理論上比率越高,債務違約風險越大,融資壓力也相應越高,若淨負債比率高逾100%,意味公司管理層即使用盡股東資金,也未能還清公司債項。
事實上,整體內房股去年下半年債務問題實際有改善。據記者統計本港上市34間內房股截至去年底止的淨負債情況,淨負債比率平均不足六成,當中高逾五成僅約16間(47%),較去年中的70%大減。淨負債比率超過70%的內房股,則由佔整體四成降至三成;增幅超過25個百分點者則由三成降至一成,表現最好者為上海証大(755),淨負債率由去年中的70%大降至約46%。有分析員承認,內房股淨負債情況有見頂跡象,但認為債務仍屬偏高,投資者仍然要密切關注,「無明顯轉差,但亦都無明顯轉好」。
綠城縱然淨負債率較去年中已見下降,但比率仍為內房之冠,與第二位保利香港(119)的103%有非常大距離,「負債王」之位繼續牢固。分析員對其任由負債擴張早有微言,更以「失控」形容,並質疑集團解決負債的決心。
面對外界的指責,綠城首次主動在業績展望中提及負債問題,表明今年將放棄高負債率追求規模擴展的策略,盡快將比率降至「合理水平」,包括開發多元化產品及由傳統經營模式過渡至經紀人佣金制,拉動增長。
綠城財務壓力極重
短期銀行借款
金額:158.77億元人民幣 按年變幅:+32.4%
流動可換股債
金額:1.86億元人民幣 按年變幅:去年:無
貿易應收賬
金額:4.03億元人民幣 按年變幅:+63.3%
銀行結餘
金額:36.15億元人民幣 按年變幅:-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