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先天病雙非童跨境求診

特稿
先天病雙非童跨境求診

雙非兒童對本港公立醫院造成負擔,早於小兒外科和兒童癌症服務浮現。以小兒外科為例,初生嬰手術數字由2000年276宗,翻近一倍至去年545宗,兒童癌科個案去年也有近200宗,當中不乏跨境來港求醫雙非童。
本港去年全年嬰兒出生數字突破九萬人,當中逾三分之一為雙非嬰。香港外科醫學院小兒外科部主席廖鑑榮指,雙非孕婦湧港產子推高本港出生率,令因先天疾病需動手術的初生嬰兒數目增加。

初生嬰手術升近一倍

以涉及初生嬰兒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統手術為例,有關數字由2000年的276宗,增加近一倍至去年的545宗。但本港公院的小兒外科專科醫生過去10年維持只有12人,服務量上升令這專科的醫護人員百上加斤。本身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志光表示,兒童癌科專科醫生雖然也只有14人,但由於私營醫療市場治療兒童癌症費用昂貴,私營市場的人手需求較低,公院流失率相對其他專科穩定,故仍能應付服務量的增長。《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