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密艾謝港人助緬流亡學生

採訪手記:密艾謝港人助緬流亡學生

訪問結束,記者跟密艾聊起香港。他說,多謝香港的大學生當年對流亡泰國的緬甸學生的幫助。
那是1990年,香港學聯代表到鄰近泰緬邊境的泰國山區,探望流亡當地的學生,回港後在各家大學發起籌款,為流亡泰國的緬甸學生籌募購買醫藥、書本和日用品的費用。
密艾知道緬甸88學運之後,翌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另一個政權重複同樣的悲劇。現在,中國大陸的90後、00後,不少人未必知道8964這串數字背後的真相。但在緬甸,密艾說在全緬甸學聯等組織的推動下,緬甸年輕一代基本上都知道8888的意義,了解88學運的歷史,加上流亡海外的緬甸人不斷發聲,歷史不會湮沒。

女兒赴英 不忘緬甸人權

像密艾今年23歲的女兒衞蓮(WaiHnin),是倫敦關注緬甸人權組織的成員,曾向英國國會簡介緬甸政治犯和家屬的境況,前天才在BBC新聞節目中,評論緬甸補選。
衞蓮在88學運前出生,第一次見爸爸是在監獄中,長大後不忿軍政府長期的騷擾打壓,決定到英國升學。過去20多年她跟爸爸一起的日子前後只有九年,卻以爸爸的作為為榮。密艾說,現在他基本上行動自由,也不覺有人跟蹤,但女兒甚麼時候可回國跟他團聚,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