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如舞台劇格局的電影,片長才八十分鐘,情節簡單,場景更簡單。一間美國普通中產邊緣公寓的客廳,主角人物不多,才四個,兩對夫妻,因為兩個十來歲孩子之間的爭執,打人的孩子家長去拜訪被打孩子的家庭,而引發出的唇槍舌劍,也從此次欲去還留幾次之訪中看到雙方家庭教育、雙方父母所持的態度,也暴露了更多社會問題。
鋪天蓋地的對白一波一浪的籠罩下來,觀眾來不及咀嚼細味,但情緒彷彿受到重擊一般,一串接一串絕無冷場。兩男兩女的好戲之人在這樣一部戲中交足了功課,像琦溫斯莉、像茱迪科士打、像約翰韋利,像基斯托夫華爾茲融入他們的角色裏,讓觀眾看得過癮。琦溫斯莉那場在人家客廳中嘔吐的戲簡直把觀眾看傻了眼,唏哩嘩啦如噴泉般噴了一地,不可置信的荒謬又核凸。熱愛藝術,講究生活品味的茱迪科士打被諷刺是婦解份子珍芳達的姐妹,琦溫斯莉對孩子的縱容,扭計師爺丈夫則永遠在講電話中,而另一位五金商人則有強盜扮書生的味道,四個人分被抓到痛處及弱點之後的躁與狂再也不能掩飾的爆發開來。
這樣的事件,這樣的兩對夫婦對觀眾而言,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一些家庭聚會彼此對話中,我們也曾看到暗中較勁,各懷鬼胎,互相看不順眼還要假裝客套熱絡,對於某個問題的看法南轅北轍,人際關係的薄弱疏離,不想去了解偏又被綁在一個小空間中,這部影片講出了現實人生的無奈,波蘭斯基可謂藝高人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