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患難見真情。」
英年君被問到參選得失,其中得着,就是令他認清楚誰是真朋友。他沒有說清楚的,是這得同時也是失:那些假朋友,亦無所遁形。
一般說法:失去一些,也同是得到一些。一般情況:多虧這場患難,才知道有那麼多朋友,對自己那麼好。
非一般說法:患難見虛情。非一般情況:痛恨這場患難,發現那麼多朋友原來都很不夠朋友。
在患難的災場,撿拾得着,只是盡力止虧為盈罷了。
真想要這種得着,還不容易?試試問朋友借錢,或借錢給朋友,就大有斬獲了。可這種收穫,何必稀罕?
又何必用放大鏡認清朋友的所謂真面目。友情之真假濃淡,又該如何歸類?有淡如水的、酣如蜜的、有酒友有飯友有戰友,什麼都有。真朋友的門檻,定得太高,非要為你肝腦塗地兩脇插刀才不是贋品,弄得場面血肉模糊,好看嗎?剩下來面目完好沒粉身碎骨的,平時對你的好就都淪為了虛情假意了。
如果不牽涉出賣、使壞,一場中小型患難臨頭,朋友各自飛遠了點,別割席得太快。情況倒過來,也別說自己會萬死不辭同甘共苦。因為,你連體諒朋友飛過背後的理由、苦衷都沒有做到,你也很不夠朋友。你考驗了朋友,同時也在考驗自己對朋友的量度,你捨得朋友為你犧牲,對朋友有所求,你的真情,還是有一點摻假成份,不夠純粹。
而什麼是純粹?患難試真情?這些患難,但應不要降臨,永不。風平浪靜,大家和和美美的,就好了,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