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的媽媽寫電郵給我,告訴我她有兩個孩子,為了給孩子爭取良好的生存環境,打算明天上街。她在網上討論區詢問遊行詳情時,被一眾網民罵得狗血淋頭。她很困惑,「你們不怕廿三條立法嗎?」網民說,「廿三條是國家安全法,有甚麼好怕?」
網絡或有五毫黨,難作論斷。但我身邊卻也有類似的人,覺得廿三條與普羅大眾關係不大。有朋友說,「廿三條對傳媒來說影響較大吧?對其他行業的人應該沒甚麼影響。」
廿三條對任何行業、任何人的影響都一樣大,當公眾失去知情權,當輿論無法監督政府,結果,最大的受害者不只是傳媒,而是每一個人。謝謝來信的年輕媽媽,謝謝你那麼清醒,謝謝你願意為我們的下一代、為香港的明天努力。
看看離我們一河之隔的地方,動車意外後,生死未卜的乘客連同車廂被拋下橋底深坑;兒子吃了大頭奶粉,父親求告衙門,反被捉進監獄……這些人均非傳媒業者,他們成為犧牲品,生命和人權被踐踏,正因為輿論失去了監察能力。
多年來,香港最可貴的地方是民眾擁有知情權,輿論可監督政府,所以我們有安全感也有希望,部分人卻渾然不知自己正在失去甚麼。煮熟的青蛙比狼可怕。我一向討厭陶傑的尖酸刻薄,但現在,我不得不同意,很多時候陶傑是對的,比如他說奴性,他說DNA,他說愚民要承受代價……千萬別逼我做陶傑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