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昂山素姬昨日舉行記者會,臉容有點憔悴,但戰意高昂。她笑言身體較為虛弱,但無礙她領導全國民主聯盟勝出明日的國會補選,「我有個不合理的目標,就是贏得越多議席越好」。她批評官方和對手以各種手段干預選舉,但堅信明日將是緬甸邁向民主的重要起步。她又寄語同樣在爭取民主的香港人:堅持下去。
談選舉
官方雖舞弊 民主照起步
昂山素姬批評,在官方指使或默許下,不斷發生干擾選舉事件,前日再有一名全民盟候選人遇襲,差點受傷。她呼籲來自海外的觀察員不應只留意選舉日,還要關注競選期間的舞弊問題。
不過,昂山素姬認為,即使今次補選稱不上真正公平自由,仍是決定緬甸未來民主走向的重要一步。有記者問日前病倒而中止競選活動的她有否足夠精力,在2015年大選競逐總統,她即回應說:「讓我們現在先不要談做總統的問題,但我有足夠力量應付接下來的政治工作。」但她不諱言,明日補選對2015年大選有決定性作用。
她回顧過去幾個月的競選活動,除為全民盟拉票外,她認為更重要是提高了人民對民主化的政治意識。她說,沿途所見所聞令她鼓舞,緬甸的改變才開始了不過一年時間,但人們學習得很快,尤其看見很多年輕人甚至小孩子參與這個民主程序,「無論選舉結果怎樣,我們已經勝利」。
明日補選原填補國會和地方議會48個議席,但當局以克欽邦局勢不穩,擱置其中三席,又指另一選區的全民盟候選人不符資格,因此全民盟共競逐44席,惟即使盡取,仍是議會少數派。她不肯回應全民盟目標要取下幾席,只說越多越好。
談國家和解
「原則問題從無妥協」
昂山素姬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到今次參選是否政治妥協,她斬釘截鐵地說:「在原則性問題上,我從無妥協。」例如針對政府違反人權的操作,她的立場不會軟化。對於會否被政府利用,換取政權認受性,她說:「如果被利用是有利國家人民福祉,我不介意。」
今次選舉另一注目議題,是選後國際社會尤其歐美會否放寬對緬甸的制裁,昂山素姬表示,這取決選舉如何進行及選後的發展。
昂山素姬相信總統登盛推動民主改革的誠意,但也一語道破緬甸改革能否持續和成功的關鍵,「我不確定的是他背後獲得多少支持,尤其是軍方的態度」。早有分析指出,緬甸政府高層強硬派與改革派的角力,將是改革的最大變數。
有記者問昂山素姬,過去廿多年她被迫與家人分離,身邊的戰友被收監、虐待甚至殺死,她能否原諒幹下這些惡行的軍人政權。主張修復式正義達致國家和解的昂山素姬嚴肅回應:「我不認為要用原諒與否來看待這問題,這是政治,不是個人的事。」
談香港中國
希望有天能訪港
《蘋果》記者問昂山素姬,對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香港在中國仍在爭取民主的人們,有甚麼寄語。她笑着回應:「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堅持(Beperseverant)。」她希望,有天能到訪香港和其他國家。
有內地記者關注全民盟進入國會後的中緬關係,昂山素姬重申,希望平等基礎上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又提到1949年中共建政後,緬甸是首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對於外界擔心全民盟親西方遠中國,她幽默地望向旁邊的選舉經理,說「不會,他也有中國血統呢!」但不諱言,她跟中共的溝通不足以讓她了解中共對緬甸民主改革的態度。
談個人
「緬甸沒有我仍可繼續走」
昂山素姬今晚將到其選區高穆(Kawhmu)過夜,明日跟選民見面,或會到票站看看。1990年全民盟大勝選舉時,她已被軟禁;2010年軍政府操控下過渡至現政府的選舉時,她未獲釋,因此明日將是她首次在緬甸見證人民投票,「不知到時的感受是怎樣」。
她又不擔心後繼無人,「緬甸沒有了我仍可繼續走下去」。尤其是今次選舉,讓她看到很多有膽識有承擔的年輕一代。
記者問她選後最想做什麼,她不假思索:「好好睡一覺。」在即將來臨的緬甸新年潑水節,她將拋開所有工作,「甚麼都不幹」。
昂山素姬答問摘要
Q─記者 A─昂山素姬
Q:春天已降臨緬甸嗎?
A:這裏沒有春天,只有凉季和熱季(一陣哄笑)。我們也不盼望春天,因為春天會過去,我們盼望的是長遠的民主。
Q:你相信(緬甸總統)登盛嗎?
A:我認為他是真心想推行民主改革,但我不肯定他背後能獲得多大的支持,尤其是軍方的支持。
Q:對世界上其他地方例如香港和中國仍在爭取民主的人們,你有甚麼寄語?
A: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堅持(Beperseverant)。
Q:進入國會後,如何不辜負民眾對結束緬甸獨裁、貧窮和族群紛爭的期望?
A:不是我去實踐人民的期望,而是人民實踐他們的期望。
Q:一些外國投資者不確定緬甸的改變會否持續,猶豫應否在緬甸投資。你有甚麼意見?
A:投資者應幫助我們推動法治、內部和平和修改憲法,這樣可令投資環境更健全。
Q:為何競選加入一個根本不民主、四分一議席仍由軍人佔據的議會?
A:我希望進去建設民主。
Q:你爭取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抑或緬甸式民主?
A:不能這樣區分民主,我爭取的是對人民最有利的制度。
Q:如果給緬甸的民主發展打分,由1到10,你會給現在多少分?
A:我們正嘗試取得1分。
Q:你現在有甚麼夢想?
A:我們不發夢,我們着手去爭取我們想要的。
Q:你希望將來人們會怎樣記得你?
A:一個履行了她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