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中》與《潛水鐘》 - 陸離

《潛水中》與《潛水鐘》 - 陸離

老伴石琪說劇場作品《潛水中》別緻、不通俗。還有我一向欣賞的陳煦莉,一人分飾七角,包括癱瘓潛水人的妻子、蝕骨風騷的女作家、愛因斯坦第一任太太、囉囌老媽、美人魚、失意女演員、有一隻大白熊玩具的小女孩。是奇劇呢,也應該是一場演技的盛宴,我無可選擇,二話不說,就一個人遠征上環。幸好我只稍微咳了兩聲,我康復了!還很高興遇見毛Sir毛俊輝,和在香港劇壇侏羅紀時代就努力開山劈石的麥秋前輩。
這個劇其實對我還有一個間接的吸引力:編導的靈感原來源自《潛水鐘與蝴蝶》和路比桑電影TheBigBlue。我對路比桑沒有感情,但我對《潛水鐘》有感情,因為拍成電影之後,結尾交代法國時尚雜誌總編輯當初如何中風癱瘓:他在鄉村路上駕駛,大病說來就來,他的手,他的頭,他的眼睛,不行了,不行了,幸好他可以將車停在路邊,兒子可以為他呼救。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在車上尚未出事的時候,影片已經響起杜魯福《四百擊》的配樂,即是丁文俊《貓之四百擊》同一配樂:當十三歲的尚比亞里奧長跑來到海邊,回身,朝鏡頭走過來,而鏡頭推前,歷史性凝鏡!音樂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斷續,然後戛止。《潛水鐘》就是這樣用「斷續」和「戛止」來配合「不行了」。我偏心地接受,極佩服這位癱瘓鬥士可以用眨眼代表逐隻字母來出書。每回電視播映,我必重看此段。
《潛水中》今天還有最後兩場,請享受詩意的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