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價與現價差距創新高倫敦期油難企穩百關

遠期價與現價差距創新高
倫敦期油難企穩百關

【本報綜合報道】國際油價近期極為波動,倫敦布蘭特期油3年至5年期油,與現貨油價格差距,近期擴大至超過30美元,創有史以來最大,反映布蘭特期油企穩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情況難以持久。

以此推論,紐約期油價格更有可能由現價回落至70美元至80美元水平。3至5年後交割的石油合約相對於現貨的價格折讓創出歷史新高,令市場人士開始質疑3位數字油價的時代是否只是短期現象。倫敦布蘭特期油昨日最高見125美元;紐約期油則曾見106美元。
自年初至今,石油現貨價格已經升近20美元,其中倫敦布蘭特期油每桶交易價周二升至逾125美元,主因都是供應中斷以及伊朗核問題引發的地緣政治憂慮。與此同期,2018年12月交割的石油價格僅報95美元水平,意味石油現貨價與5年期合約出現逾30美元的價差。據大宗商品期貨經紀商MarexSpectron的能源期貨主管MarkThomas指:「市場認為未來石油供應會增加的看法,拉低了遠期合約的價格。」他續預期伊拉克、巴西、美國和加拿大的產量都將提高。
事實上,美國石油產量已飆升至10年來最高水平,原因是企業利用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開採地下岩石層。有能源分析師認為,投入地下開採的美國企業的石油遠期銷售,將進一步壓低石油期貨價格。
不過,仍有業內很多人士對未來石油供應會大幅上升這說法提出質疑。巴克萊大宗商品研究部門主管PaulHorsnell表示:「我們認為,未來石油價格將顯著高於遠期價格曲線的預期。」石油監管機構國際能源署(IEA)去年亦曾經警告稱,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不太可能對全球石油供應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未來趨勢 持續波動

儘管此輪油價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物市場供應緊張,但目前現貨和遠期期貨的差價,的確較以往市場供應緊張時,如2008年和2004年時的水平為大。
有分析指油價已成美國今年總統選戰的熱門議題,故美國的所謂增產或控制需求等,已通通成為有政治目的的舉動,而美國對石油的需求亦難以於一時三刻之間獲得滿足,在中東局勢不明朗下,油價大幅急跌的機會不大,反而持續波動會是未來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