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NEWS直擊》
位於荃灣楊屋道137至143號永華工業大廈,樓齡超過40年,外表殘舊,內櫳亦欠缺保養,與一般散業權舊區工廈無異,但頂層及天台別有洞天,天台間了10多間住人劏房,走廊雜物滿佈,涉嫌違規。
本報登門偵查,這幢業權分散的舊式工廈,大廈對面是爵悅庭、樂悠居等新落成住宅屋苑,大廈中低層的租客,包括迷你倉、製衣及物流公司等普通工廈租客。
不過,當記者踏入工廈11樓頂層單位,全層擁簇新裝修,並設密碼鎖大門,貌似現代化寫字樓。記者按照密碼成功進入單位內,眼前並非普通工廈設計,而是將全層分間成多個獨立單位,並有多條公用走廊,入口旁亦有信箱。
附設密碼鎖大門掩飾
據觀察,全層至少分間成約20間獨立房,每間約200至300平方呎,房門俱有俗稱「貓眼」的防盜設備,部份單位門外列明水電工程公司,應作寫字樓用途,眼見有單位在裝修。不過,發現有床褥及梳化放置在公用走廊中,未知是否有人將單位用作居住用途,記者欲向當中一間辦公室內職員了解「這裏有冇人住時」,對方並無回應,事有蹺蹊。
行至單位末端,有一條後樓梯通往天台,亦是唯一一條通往天台的必經之路。一上到天台後,發現別有洞天,與樓下單位一樣分間成多間房,全層半密封式,大門設計與11樓一樣,不同之處是門外放置大量家庭用品、鞋、衣服、甚至家具等物品。
有個別單位大門未有反鎖,單位面積與樓下單位相若,赫然發現單位內有飯枱、睡床等,明顯用作居住用途。天台並非全層密封,中間有一個天井位,不少住戶用作晾衫之用。肉眼所見,天台最少有10伙住宅,其間更有住戶出入,部份住戶應該為新移民。
部份住客疑似新移民
若以每間劏房租金每月約3000元計算,一年收租108萬元,租金回報逾16厘,6年多已翻本。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1樓連天台單位,由一眾投資者在透過偉昌投資有限公司,在2010年4月以668萬元買入。翻查買賣合約,內有一份「未經受權改建樓宇私人附加協議」的附件,列明業主聲明天台附有僭建物,買家不能因上述原因不作成交。因此,此天台僭建成住宅早於2010年前已出現。
該幢工廈於1969年入則,於73年落成,根據屋宇署資料顯示,工廈的4至11樓的每層實用面積約6000多方呎,天台扣除機房及樓梯等位置,約5000多方呎。其中11樓及天台的位置,自從入伙至今,一直未曾向屋宇署申請過任何改建、加建或改變室內結構等申請,所批出的建築圖則,11樓除樓梯、廁所以及升降機位之外,其他地方則沒有顯示任何間隔。
據地產代理提供資料,11樓的單位以寫字樓形式放租,250平方呎單位,月租約2500元,即呎租10元。樓下用作工廈出租的單位,平均呎租為4.5至5元。天台單位,未見有業主放租予工商地產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