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去鯉魚門恐怕已是廿五年前的事情了,四分之一世紀,想想也感心寒。當你回憶往事時總常不經意地以十年廿年做單位,便表示,閣下的來日短於昨日,你預計中的未來也遠比不上回不去了的以往來得精采。
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便是,你老了。
此番去鯉魚門,朋友相約,獨自駕車赴會,停妥後,沿着海邊往前走,進入長長窄窄的巷道,再往前,直到窄道盡頭才是目的地,其間大概行經六七十間酒樓菜館,店門外全部站着「拉客」的男男女女,幾乎都穿着長筒塑膠水靴,胸前繞掛着或紅或藍的圍裙。
「老細,今晚有位未?」。「老闆,今晚啲龍蝦好靚噃!」。拉客男女紛紛招手,我則一味含笑搖頭,直到有人用廣東腔普通話問我,「老闆,要砵要進來我悶查邊砌蚊飯?」,我才笑不出來。低頭看看,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邊忽似內地遊客。一直以為自己好紅,原來根本冇人認得我。
繼續前行,終於找到要去的海鮮店,魚蝦蟹都不錯,但最令我回味的倒不是海鮮而是那道炸茄子,侍應生驕傲地說,這是這裏的招牌菜,必食。果然沒騙人,口感鬆脆卻又留住茄子鮮味,熱騰騰,金黃色,沾些紅色的甜辣醬,色香味構成了晚宴高潮。然而我仍禁不住暗笑,海鮮酒家的招牌菜並非海鮮,算不算是對大廚的反諷?廚師聽了,會高興嗎?
離開鯉魚門已近凌晨。酒樓都打烊,我只喝了幾口酒,清醒地來,清醒地走,所以清醒地記得廿五年前跟家人前來的溫馨和暖。於是又在海邊站了半小時,看時間的風吹過,吹走了,那廿五年,原來只是微風一瞬。
(編按:蔡瀾先生因事請假,其間暫由馬家輝先生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