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圳奇迹不再!一向高速增長的深圳,今年頭兩個月經濟數據竟全面下滑,為成立特區30年來首見,印證內地今年經濟「硬着陸」進一步升溫,歐資大行亦警告,上游行業已陷入困境,企業盈利前景嚴峻。 記者:黃尹華
深圳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當地進出口總額按年跌3.5%,其中,出口大幅下降6%;進口則微增0.3%。而多年力壓香港貨櫃碼頭的鹽田、蛇口港亦露疲態,深圳集裝箱吞吐量下跌1.3%,顯示進出口形勢惡劣。
陶冬:上游行業陷困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數據亦顯示,整體經濟急速轉差,內地去年工業企業利潤增幅達25%,但今年首兩月卻下降5.2%,屬盈利保證的國有企業,相關利潤更急挫19.7%。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直言,目前內地經濟形勢惡劣,需求疲弱,尤其上游行業已陷入困境,「公司盈利將硬着陸」。
中銀國際亦發表報告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內地樓市調整的負面效應,已經越來越顯現,預期內地工業利潤在未來數月都將持續下跌。另外,統計局報告亦顯示內地企業的應收賬和存貨近月持續增長,對企業現金流帶來負面影響。
法國興業策略師史提爾(GuyStear)和李伊(AnthonyLee)更指,內地最新工業數據顯示,市場對本港上市的中資股盈利估計過於樂觀,他們已將今年大中華地區企業每股盈利增長下調至零。
珠三角外貿落後全國
事實上,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向來屬全國出口重鎮。去年進出口總值佔全國份額逾11%,淨出口佔當地GDP超過四成,為典型出口導向型城市。海關早前公佈,今年首兩個月,全國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7.3%;其中,出口增6.9%,進口則增7.7%。全國進出口增而深圳跌,更意味珠三角整體外貿表現大幅落後全國,景況堪憂。
雖然深圳市統計局未有公佈GDP數據,但今年首兩個月,深圳規模工業增加值按年跌3%,銷售產值更勁跌5.4%;而在去年,深圳工業增加值和銷售產值增幅分別達12%和13.1%,顯示深圳整體經濟表現在年頭大幅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