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舉行的香港電影節相信能讓不少影迷,暫且逃離忙碌的生活,然而現實的出口又豈止電光幻影間?城中各間以電影為主題的餐廳,同樣可以讓你邊用膳邊沉浸在電影氛圍之中,隨時出走。
記者:陳劭敏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
Model:Jasmine、Yeti@PureModels
出走Casablanca倒模Rick'scafe
《北非諜影(Casablanca)》這一部1942的美國黑白片可能不是人人看過,但這一部經典中的經典,就肯定大部份人都聽過。就連電影中的Rick'sCafe至今仍為飲食業帶來無限的靈感,位於尖沙嘴位處煩忙寶勒巷的Casablanca就是其中一家。走上大門懷舊的木製樓梯,能讓你瞬間從喧鬧的市區,走進寧靜的電影國度。餐廳設有在樓梯旁的室外座位,淡藍的木製牆壁,還有懷舊的吊扇,讓食客恍如置身舊歐洲。室內空間則比較華麗,並張貼着多個不同國家版本的電影海報,足證當年《北非諜影》有多受歡迎!另外餐廳除了時有LiveBand駐場外,亦會播放着電影經典曲目,讓氣氛倍增。
餐廳主打法國菜,生蠔和海鮮是亮眼點。生蠔有多種選擇,主力法國蠔,驟眼看有蠔王之稱的Belon0000最吸引,但這種蠔只在每年的12月至1月間才最肥美,倒不如選擇剛在法國摘下金獎的OstraRegal$58/隻吧!此蠔有法國蠔鹹味重的特色,吃下爽口,有強烈aftertaste,不愧為新鮮出爐的冠軍蠔。不愛法國蠔的亦可選來自愛爾蘭的Gigas或美國的Toten,兩者同樣肥美,入口creamy,海水味比法國的淡。而香煎法國鵝肝,以煎香的蘋果片放底,中層放鵝肝,最頂則是蜜棗,再加上蜜糖燒汁,甜中帶微酸,悉心的配搭提升了鵝肝的味道。
CasablancaOysterSteakRestaurant(23698616)
尖沙嘴寶勒巷26-36號
流動牆紙配大膽創意菜
新開業的Acesoir,名字是法文中的今晚見,裝潢走歐式Bistro風,深藍色的大門和大窗戶已是現成的電影海報場景。負責人Hilda是電影、廣告工作者,酷愛歐洲電影和設計,全餐廳的設計都由她一手包辦。室內的藍綠色牆壁是她親自調校,少一分綠或是多一分藍也不接受,大膽配以紅色桌,加上天花的燈泡裝置,強調她對美的堅持和哲學。店末的小空間設有投射裝置,Hilda稱她為流動牆紙,平時投射的都是她歐遊時拍下的照片,但亦可供包場人士播放電影,化身小影院。除了設計以外,菜式同樣大膽有個性。像TortillawithDuckBreast,以烤香的鬆酥皮包裹鴨胸和雜菌,爆香後灑上秘製咖哩汁,畫汁手法少見,有如野獸派般隨性,吃下又像薄餅又像奄列,重點是非常美味。另外的MixedMushroomToast,餡料是以香草、忌廉及芝士炒製的雜菌,配以foccacia,麪包同時吸收醬汁,看似簡單但味道非凡。餐廳的signaturecocktail都與電影有關,Lavieenrose即《粉紅色的一生》外表女性化,但喝下絕不溫婉,只因Hilda認為既然是cocktail,酒精就該有一定份量。
Acesoirbar&cafe(26822884)
中環卑利街33號地下
舊美國風 向影星致敬
美國荷李活為電影界帶來不少貢獻,特別是六、七十年代,更出產了不少影響深遠的電影巨星。位於MegaBox戲院旁StudioCityBar&Cafe設計融入美國舊影城元素,氣氛懷舊。餐廳的舊美國風貌,除了展現在一磚一木上,還有懷舊的吊燈和舊式卡座,更過癮的就是買少見少的點唱機,讓人頓時忘了今夕是何年。而牆壁上的畫作則全由美國收集而來,最搶眼的大型畫作以《最後的晚餐》為靈感,十二門徒換上多位美國巨星,當中包括瑪麗蓮夢露、差利卓別靈、占士甸及尊榮等,向多位影星致敬。雖然主打美國菜,但餐廳由用料至製法也多花了心思。簡單如水牛城雞翼,廚師也花工夫特意把雞中翼製成反翼,方便食客直接手持又不會滿手油膩,它更有一個很漂亮的名字:鬱金香雞翼;配襯的藍芝士醬更採用藍芝士之王Roquefort,連醬汁也不欺場。漢堡包亦見質素,牛肉採用美國直接入口的安格斯,嚴格控制70%肉、30%脂肪的比例,嫩滑得來亦不會太膩,絕對會令你對美式漢堡有所改觀。
StudioCityBar&Cafe(35435638)
九龍灣宏照道38號MegaBox11樓12號舖